第424章:秦庭震動(第2/3頁)

也就是說,自兩漢之後的封建王朝,征集兵源制度開始變得不怎麽講究。(一般玩亦兵亦農,乃至於戰爭爆發再拉壯丁)

秦國集結了所能集結的兵力,秦君贏石任命劉軾作為統帥負責北上增援。

這個劉軾是誰?他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士雃。

沒錯,就是晉國八個卿位家族之一,老範家的那個士氏。

士雃跟士燮是同輩,是士會的次子。

士會曾經流亡到秦國,歸回晉國之前將次子士雃留在秦國,自此士雃別為劉氏家主。(漢高祖劉邦的二十一世祖)

比較神奇的是,士雃讓自己的兒子劉明回到晉國,士燮劃出一塊地給劉明,導致晉國也有一個老範家別出的劉氏。

留在秦國的士雃一再受到重用,秦桓公(嬴榮)時代一再擔任使者到處出使各國;到了秦君贏石這一代依然一再擔任使者,並且開始接觸軍務。

士雃得知增援後子針是要將呂武所部消滅,並不因此有什麽特別想法,該賣力依然十足賣力,暗中通知呂武趕緊跑屬於不可能,倒是會派人去晉國通知老範家。

他當然知道呂武是誰,一旦呂武戰死在秦國北疆又會讓晉國發生什麽事,進而又對國際局勢起到什麽效應。

關鍵是,那些事情關他們這一支在秦國落地生根的劉氏何幹?

若要硬說有關系,通知老範家準備接盤陰氏,會顯得更加符合當代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秦國忙碌起來,一隊又一隊被集結起來的老少爺們前往都城“雍”進行整編,再分別開拔向北而去。

遠在秦國都城“雍”北邊兩百多裏外的涇水北岸,秦軍安營紮寨並加固工事,追上來的晉軍也已經將營寨搭建起來,兩軍開始了“你看我,我看你”,偶爾再發生一些互相挑釁爆發的小摩擦。

呂武對後子針率軍南撤又停在涇水邊上,甚至開始與己方發生摩擦,哪怕無法完全猜透,多少也能品味出一些什麽。

聰明人不止呂武一個。

晉國這邊有些貴族看破不說破,默默做好一應準備,只等著命令被下達。

人小鬼大的晏嬰又開始往呂武這邊頻繁跑,幾次用好奇的小臉蛋問呂武,為什麽一定要逼迫秦軍應戰之類的話,並且表示齊軍絕不願意跟秦軍交戰。

呂武為什麽要跟秦國過不去?

也就晏嬰可以仗著年紀小能夠問一問,換作其余的齊人,誰敢開口直接問啊。

晏嬰可以問,呂武卻不用給答案。

至於齊軍要不要跟秦軍交戰這種事情,他們有什麽資格做自己的主?

呂武非要跟秦國過不去,只因為他是一名“過來人”啊!

明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麽事,不去將危險扼殺於搖籃,要等著被收拾咯?

再則,關中憑什麽一定是秦國持有,不該是有德者居之嗎?

呂武當然清楚無法一次將秦國滅掉,用實際行動一次次削弱,找到合適的機會再進行取代,不行咯???

“義渠殘余逃奔向西,涇水以北幾近再無義渠。”中行偃之前在魏琦的指揮體系下,剛過來呂武這邊。他很直接地問道:“白翟向東北逃竄,彼處有陰氏攔截?”

呂武答道:“白翟所剩不過六七萬人口,能戰之人不存一萬,冢中枯骨罷了。”

中行偃又問:“陳兵於此,為待秦國援軍前來?”

呂武說道:“秦盟楚,楚為晉之大敵。勝楚難也!若不弱秦,晉必受夾擊之勢。”

中行偃當然認可呂武的說法。

讓他不明白的是陰氏和魏氏有那麽偉大嗎?為了晉國的未來不惜發動私戰,還要在涇水邊上跟秦國打一場大型會戰。

這種戰爭打贏了能夠獲得戰俘以及其它戰利品,不是國戰為前提條件,涉及升爵和增加封地的功勞卻是不會有的。

陰氏和魏氏願意打這樣的戰爭,其余各家族未必願意。

呂武很清楚中行偃……或者說其余貴族的內心想法。

他笑著說道:“我與國君、元戎有約定,攻秦若戰而勝之,各家必有所得。”

中行偃聽後非但沒有感到高興,反而因為自己在眾“卿”之中越來越被邊緣化感到憂慮。

晉軍與秦軍的小摩擦越變越多,交戰的兵力規模也在增加,只是雙方依然保持著一種詭異的克制。

在某天,涇水南岸突然出現了一支秦軍,規模約是有個三五千人,隊伍中的運輸車輛看著挺多。

如果只是來了一支秦軍,能夠猜測是輜重部隊之類。

後續又有或多或少的秦軍抵達,一部分渡河來到涇水北岸,更多則是留在了涇水南岸。

“有秦軍從其它地方繞路渡河,行軍路線是往西而去?”呂武有派出相當數量的偵騎,得到這個匯報比較訝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