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奇葩理論

鄭國地處中原核心位置,西面是晉國,又與衛國、楚國、陳國、蔡國、不羹、周王室、等等幾個小型諸侯國接壤,是真真意義上的多戰之地。

那個“不羹”是什麽國家?

相傳不羹是少昊的後裔,國姓是嬴姓,遠在公元前1044年就已經立國。

現在這麽一個年頭,光是跟一個霸主國領土接壤就已經夠倒黴,鄭國同時跟晉國和楚國有領土接壤,只能說是不幸了。

鄭國曾經稱霸過,只不過是利用周王室,也就是公器私用,不但取得了諸多的領土,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諸侯國。

屬於鄭國的霸權很快就遭到瓦解,卻是留下了比較厚實的各項基礎。

距離鄭國成功稱霸的時間已經有點久,鄭國還是在吃著稱霸時期留下的遺產,一再遭到削弱仍然能夠維持一個二流強國的地位。

實際上,鄭國在過去幾年連續遭到晉國的重創,日子不至於過不下去。

現階段鄭國的日子還能過,個別貴族甚至是將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只是將來呢?

現在沒有“人無近慮,必有遠憂”這句話,鄭國一些有長遠目光又足夠睿智的人,不得不擔心將來。

別是晉國和楚國玩爭霸,將鄭國給玩沒了!

而那是極度有可能的事情。

看一看。

瞅一瞅。

晉國不是又出兵鄭國,要開打一場了嗎?

子駟看到呂武和士魴沒有任何觸動,心裏不由一沉。

四年前(公元前575年)晉國和楚國爆發“鄢陵之戰”,楚國固然損失慘重,鄭國也大半疆土被晉軍肆虐了一波。

當時的許國還亡了國家,後面晉國放過,又得到楚國的資助才得以復立。

那之後,鄭國為什麽會對宋國下狠手?

不就是因為鄭國需要補一波血嘛!

好咯。

鄭國剛從宋國那邊補了一波血,晉國又特麽瞄上啦?

呂武才不管鄭國有多麽難過,徑直問道:“執政前來商議投降事宜?”

子駟心裏一梗,呼吸節奏也一亂,差點沒給直接抽抽了過去。

士魴卻是覺得呂武問那話沒毛病。

鄭國被晉國和楚國夾在中間,他們打不過晉國,也打不過楚國,好幾次都是誰來打就向進攻方投降。

這麽一搞,鄭國得到了一個老牌投降國的稱號。

是鄭國願意一再投降嗎?

他們內心裏有無數的MMP需要好好地來講一講。

投降之後的損失比抵抗成本低,他們為什麽要拼命?

名聲?

名聲有實際的好處重要嗎???

那就真的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這……”子駟還真的就是來商議投降事宜,就是呂武問得太直接,不免心裏感到尷尬,又不得不答,說道:“鄭不誤晉霸業,亦不敢違逆楚,唯有如風而倒……”

一大串話就一個核心思想。

哥。

俺慫了。

您輕點。

要溫柔著來哦。

士魴立刻就是眼睛發亮,琢磨著能從鄭國敲詐……咳咳,是經過友好協商之後,獲得多少出兵費用方面的補償。

而呂武很明顯不想大張旗鼓地出征,沒打一仗就收兵歸師。

敲詐又能敲詐出多少?

沒讓鄭國認識到晉國哪怕是一個“軍”來攻,一樣能將鄭國摁在地上錘,鄭國願意給出兵費用,估計也是稍微意思意思。

再則,呂武還喊上那麽多小弟,怎麽能連鄭國的疆土沒有用軍靴踩踏,戰事就這麽給結束了。

話說,搶來的東西才香啊!

“晉、宋、魯、衛、呂、曹、邾、滕、薛合兵而來,鄭以何款待?”呂武問道。

聽清楚,是八……九國聯軍哦!

哪怕其中的呂、邾、滕、薛就是湊數的,好歹也是一個國家,有名有份的呐。

裏面還有一個恨鄭國入骨的宋國。

小鄭啊,你們確定不掙紮一下?

子駟看到了呂武眼中的躍躍欲試,心裏再次一梗。

試個啥嘛。

光是晉國,俺們就打不動。

去年和前年的事實也證明衛國其實不弱,能跟鄭國稍微那麽打一打的。

曹國則就是一個腦子抽了的國家,每一次得到晉國的召喚都願意拼命,幹起仗來老兇狠了。

公元前573年到572年,衛國一度很風光。

衛君衛衎覺得老大不行啦。

他認為自己需要擔負起歷史使命,沒招呼老大一聲,喊上幾個盟友組成聯軍南下。

以衛國為主力的聯軍先扛了楚軍的偏師一波,又深入鄭國腹地跟鄭軍正面剛了一波,偏偏還打得有聲有色。

那是衛國的高光時刻,一度讓衛君衛衎覺得衛國又行了,往悖離晉國這個老大的道路漸行漸遠,甚至有那麽一點一奔不回頭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