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若要戰,便再戰!

老實說,崔杼在得知齊君呂環已經逃走的消息後,已經後悔發出停戰的請求。

“陰武終究還是秉承身為人臣的恪守,怎麽會加害一國之君呢?”崔杼並不知道自己想錯了。

是呂武先發現正面戰場的戰鬥停了下來,才決定將齊君呂環給放走。

先後順序很重要的。

心裏後悔了的崔杼說到底還是一個正統的春秋人,沒有馬上翻臉不認人。

他在思考翻臉的成本會有多大,值不值得,應不應該,繼續給那麽打下去。

另外一邊。

呂武則是會合了率兵要來增援的士魴。

有一個“師”後續上來?

呂武將陰氏的騎手散出去抓捕四處奔逃的齊國黎庶,自己則是帶著士魴以及那個“師”來到齊軍的陣線後方。

這麽一搞,摁下暫停鍵的齊軍,一下子陷入了四面的包圍之中。

情況是,魏琦帶著三個“師”從前、左、右包著齊軍;呂武和士魴則是帶著一個“師”堵住了齊軍的後路。

魏氏的兩個“師”跟齊軍交戰了約半個時辰,不再是滿編狀態。

不過,相比較起來,齊國的中軍硬抗魏氏兩個“師”,傷亡方面要大得多。

魏氏折損的兵力應該是千人左右?

齊國的中軍損失的士兵約有四千?

考慮到是晉軍在向前推進,己方的傷患能夠及時擡下去救治。

齊軍則是一再被迫後退的一方,傷患不得不留在原地,可能會被推進的晉軍踐踏而死,又或是被晉軍士兵順手給予最後一擊。

毫無疑問的是,齊軍士兵折損進去就是真的沒了,晉軍的傷員也許還能再搶救一下。

絕對不能說齊軍的中軍太廢材。

很多軍隊的傷亡率達到一成,迎來了當場瓦解的下場。

一支軍隊的傷亡率達到將近三成左右才崩潰,已經可以說很不錯了。

這也是一流強國與其它諸侯國的區別。

傷亡率達到一成就崩潰,說的就是那些二流或三流國家。

而晉國和楚國打過折損過半依然酣戰的戰爭,充分給世人展示霸主國的軍隊該是有何等的韌性和意志。

呂武見到了崔杼,訝異地發現這位齊國執政看上去還很年輕。

當然,所謂的“年輕”只是相較於各國的執政而言。

各個諸侯國的執政一般超過六十歲,崔杼看上去應該只有四十來歲,真的是很年輕啊。

殊不知崔杼也在感慨呂武的年輕。

二十來歲就是霸主國的“卿”,不能說獨一份,卻是年紀輕輕就站在了權力的巔峰階級。

“見過陰子。”崔杼老老實實行禮。

其余隨行的齊國貴族行禮,口呼道:“拜見陰子!”

一個是“見過”。

另一群是“拜見”。

用詞也代表了本身的地位階級。

他們是在兩軍萬眾士兵的注視下會面。

晉軍沒有解除對齊軍的包圍。

齊軍擠成一團在等待命運的裁決。

呂武彬彬有禮地進行回禮,等待有人擡來案幾以及圃團,布置好商談的會場。

啥???

竟然要擡來案幾和圃團?

甚至要打起遮陽的帳篷。

以為只是這樣嗎?

那麽簡單怎麽能承托出貴族該有的逼格。

別說即將進行談話的是來自晉國的“卿”和來自齊國的執政。

哪怕是作為擺設,酒水以及水果、蜜餞,一應的皿具啥的都該有!

如果不是軍中沒有侍女,都要讓她們出來露露臉。

小白和小青?

她們是呂武的貼身女婢,不是普通的侍女,不適合拋頭露面。

場面一時間安靜了下來。

只有擺設交談會場的一眾人在沉默中忙碌著。

能夠看到會場的晉軍,臉上沒什麽太特殊的表情,眼眸裏面卻有著屬於霸主國士兵該有的驕傲。

有些上了年紀的晉軍士兵,他們不止一次見識過這樣的場景,每一次都是敵軍戰敗,不得不接受屈辱的停戰要求。

與之相對的是齊軍士兵各個神色緊張地注視著。

兩軍主將的會談結果,將會決定接下來到底還要不要繼續打。

齊軍的普通士兵可能沒有一顆聰明的腦袋,亦不會有長遠的目光,不知道自己這些士兵陷在這裏對齊國的未來意味著什麽。

他們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安全地回到家鄉。

齊國的貴族要多想一些。

能回去多少,又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接下來將決定很多家族是不是會元氣大傷,乃至於是作為一個家族能不能繼續存在。

作為執政的崔杼要考慮的就太多了。

崔杼既要考慮國中貴族的平衡,又要衡量周邊各個列國會不會趁機搞事。

當然,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先渡過眼前的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