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承認吧,晉國不行啦!

攻打衛國?

呂武率軍北上的選項中並沒有這個。

晉國雖然強大,但不能隨隨便便逮住任何一個國家就打。

身為個人,才能肆意妄為。

作為一個國家,則要有自己的戰略定位。

當然也不是不能打衛國。

前提是衛國不適合作為“雞”來殺給猴看。

殺這麽一只雞崽難以達到震懾列國的效果。

齊國才是一只雄壯的雞。

呂武對孫林父說道:“若衛君要戰,如無不可。”

晉國並沒有對衛國宣戰。

哪怕是真的要打,肯定是不能少了宣戰的程序。

呂武透露的信息很明顯,告訴孫林父趕緊搞定自己那個腦子抽了的國君,要不然戰爭真的要降臨在衛國身上了。

一句像是威脅的話卻讓孫林父放松了下來。

晉國的“卿”展露出了態度,相信的是他這個衛國執政,對衛國的國君則是非常不滿。

這個對他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衛君衛衎近期為什麽會這麽跳?

主要原因就是孫林父失去了在晉國那邊的靠山,導致無法借力再壓制衛君衛衎。

所以,晉國的內亂,其實是實際影響到了列國的正局。

很多國家的正局,要麽是國君得到晉國某位“卿”的支持才能壓服群臣,不然就是某位大臣得到晉國一位“卿”的支持而壓制住國君。

“陰武子欲駐紮何處?”孫林父這是一句試探的話。

呂武想了想,說道:“‘戚’。”

孫林父露出了大喜的表情,很快又收斂起來。

那個叫“戚”的地方是孫林父的封地,並且離“朝歌”很近。

呂武率領晉國的下軍和新軍來到衛國,沒有派人向衛君衛衎溝通,還進駐了衛國執政的封地。

其實,是很能惹人聯想的。

在衛國,孫林父是一位權臣,列國基本上也是那麽看的。

他得到了晉國的支持才能那麽風光。

在風光的同時,他與衛君衛衎必然是一種對立的局面。

所以,這一次衛君衛衎看似對晉國悖盟,何嘗不是一次要收回權力的行動呢?

呂武在駐營之後找來解朔,說道:“衛本可伐,恐列國驚詫,不能伐之;孫氏為我(晉)屏障,不可使之失勢。不知足下何以教我?”

陰氏真不能再增加邦交的國家了。

推給魏氏?

呂武現在不會那麽做。

送給範氏則更沒可能。

選來選去只有解氏合適。

解朔愣住了。

搞懂什麽意思之後,他站起來莊重地對呂武行禮,露骨地說:“此恩解氏永不敢忘!”

呂武笑著說道:“去罷。”

他看解朔那麽興奮,心裏略略不好意思。

陰氏現在不能增加負責的邦交國家,不代表以後不行。

但凡是有智慧的人,誰看不出國君和韓氏是拿解氏來占坑?

解氏若是倒了下去,衛國的這個份額不就又空出來了嘛。

作為當事者的解氏肯定也看出國君和韓厥的用意了。

比較關鍵的是,解氏真的沒資格成為卿位家族,國君和韓厥想利用解氏,解氏可能也甘於被利用。

畢竟,成為卿位家族是危機,何嘗不是機遇?

要是解氏能夠站穩腳跟,呂武今天這麽做的情分,他們是不應該忘記的。

解朔剛離開。

士魴和魏琦一塊來找到呂武。

前者坐下就問道:“如何使衛君放歸曹君?”

呂武已經在做了啊。

大軍駐紮的“戚”地就在衛國的國都“朝歌”邊上。

他們到來之後並沒有去向衛君衛衎致以問候。

表明的就是晉國對衛國非常不滿了。

最重要的一點,他們的進駐是受到衛國執政孫林父的邀請,不算是一種入侵的行為。

這樣一來,能對衛國進行施壓,又從禮法上沒有什麽不對的地方。

包括衛君衛衎,以及其余列國,清楚是什麽個情況,指責卻是無從說起的。

魏琦問道:“葛存入魯,合魯攻齊?”

呂武是選擇了葛存作為前往齊國國都“臨淄”宣戰的人選。

要宣戰是一回事,什麽時候進行宣戰則是另外一回事。

肯定是要大軍到了地方再宣戰。

哪能早早地讓齊國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備戰。

呂武讓葛存先去魯國繞不開魏氏。

只因為負責魯國邦交的是魏氏,他需要遵守晉國“卿”之間的遊戲規則。

他們現在並不知道魯國有沒有答應秦楚的會盟邀請。

另外,哪怕是魯國已經答應了秦國的邀請,也是能夠改變的嘛。

士魴現在最為關心的是呂武要怎麽打齊國,又是打到哪種程度,問了一下關於攻擊目標的選擇。

齊國是大國,發展的時間早,人口密度大,城池的數量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