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陰武子,俺想跟你當朋友!

晉軍到達“商丘”時,宋人舉城出三十裏相迎。

那是歡天喜地的盛況。

宋君子瑕擺出了最大的誠意。

不是君臣以及黎庶跑了三十多裏進行迎接。

而是弄來了交響樂團,開了一場露天的音樂會。

這場面無論過了多久都會是一種盛況。

何況是春秋中葉呢?

晉君姬周看到那一幕,非常慚愧地師曠說道:“寡人幾近掩面而奔。”

話說,師曠怎麽跟國君在一起?

這位盲人樂師的名氣是越來越大了。

他公開的身份是趙武的師傅,南下是跟隨韓厥。

至於為什麽跟國君混到一塊,裏面有著一段小故事。

宋君子瑕看到晉君姬周就像是看到了親人一般,遠遠地行禮,近了又再行禮,很大聲地喊道:“晉不負宋,宋永不悖晉。”

殷商的音樂還在響徹。

甚至有一些舞蹈者。

這種場面令人懷疑群眾不是來迎接晉軍,壓根就是來看大型節目的。

“寡人恨不能朝發夕至。”晉君姬周很有表演天賦,說話的時候眼眸裏不但充滿誠意,還有點淚汪汪的波瀾。

現在當然沒有“朝發夕至”這個成語。

它來自《水經注·注水》,是北魏時期的作品。

宋君子瑕聽到那句話,細細地品味了一番,感動到落淚了。

“陰武的一些話,講起來真好啊!”晉君姬周心裏這麽想道。

他倆當著眾人的面把臂言歡。

看到那一幕的宋國群臣與貴族,乃至於普通的黎庶,莫名地感到了極度的心安。

宋國高層還不知道楚令尹子重和公子喜撤軍的消息。

他們是真的將到來的晉軍當成了救世主,從裏到外都感激。

師曠低聲告訴韓厥,道:“我軍為救世而來,宋不思整軍退敵,以殷商之樂、之舞相迎,實有亡國征兆。”

以現在的人看來,晉國與楚國的戰爭並不是進行爭霸,是決定這個“世界”該執行什麽秩序。

宋國正在面臨滅頂之災。

晉軍南下是為了救宋國於傾倒危難。

保住宋國就能在南方埋下一個釘子。

使宋國對晉國言聽計從十分有利於晉國與楚國的交鋒。

師曠在埋怨宋國不去想著幹點實事,盡是瞎搞場面了。

這位盲人樂師不止一次光聽音樂就預言哪個國家要滅亡,不久前他出使衛國,得到衛君衛衎的接待。

衛君衛衎知道師曠在音樂上的造詣,好心好意安排了一場音樂會,想著讓師曠能點評一下。

師曠全然不覺得自己遭到了空前的款待,聽了衛國的音樂,當場痛罵是靡靡之音,詛咒衛國要亡了。

衛君衛衎完全愣住了。

他估計沒想到自己的高規格接待,得到的會是這樣的反饋,回過神來滿臉鐵青的離開。

其余的衛國群臣與貴族,他們得知師曠幹了什麽事,脾氣暴躁的直接開罵,陰狠一點的都想找刺客。

礙於師曠是晉國使者的身份,殺那是不能殺的。

回國的師曠如實講述自己在衛國都幹了什麽事。

他得到了贊揚。

國君也因為那一件事情而接觸師曠。

含國君在內,包括得知了的幾位“卿”,他們似乎忘了師曠出使衛國是為什麽。

師曠得到的任務是去召喚衛國來聽從安排,不是讓去罵人的。

罵人是罵得爽了。

名聲必然也傳開。

師曠成了賢人。

衛國有響應晉國的召喚了嗎?

沒有!

衛國非但沒有響應晉國的召喚,還因為師曠的出使讓內亂加劇。

原因是衛君衛衎早跟執政孫林父有不小的矛盾。

衛君衛衎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去參加秦楚在蜀地的會盟,讓師曠一氣就決定去了。

孫林父認為衛國只能依靠晉國,還講出了很符合現實的道理。

比如,衛國並不與楚國或秦國接壤,卻是與晉國當鄰居。

哪怕晉國的衰弱已經成為事實?

衛國還是惹不起晉國!

怎麽能夠舍近求遠,又讓晉國視衛國為敵人啊!!!

關鍵是衛君衛衎真的被師曠氣得夠嗆,心裏有氣根本不聽孫林父的勸。

這樣一來,衛國國君與執政的間隙越來越多大,幾近於無法調和。

知道或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引起了什麽樣的效應,師曠美滋滋地成為賢人,還能時不時地被國君傳喚過去講道理。

幾位“卿”或是真心,可能也是假意,表達出了對師曠尊敬的一面。

這、這、這……算怎麽一回事?

老奸巨猾的“卿”不可能就那麽被師曠蒙蔽了。

他們為什麽不追究和處置?

絕對不是因為派出去的使者,除了讓曹國聽從召喚之外,其余小弟都進行拒絕,才不好處理師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