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我家太強了,懂嗎?

呂武要回封地,不可能拍拍屁股直接走人。

他需要先將公務給安排好。

也沒什麽其它,無非就是將守衛宮城的那一個“旅”指揮權交到國君手上。

現在沒虎符這種玩意,類似的東西倒是有的。

每一個家族都有屬於自己的信物,一般是家族圖騰,再在圖騰的圖案上設計一些暗號。

講究一些就制作銅牌,不然就是木牌、竹牌,統一被稱呼為“符”。

“符”肯定是一式兩份,還不帶重復。

另外一種方式就是將“符”先制作好再劈成兩半,形成無縫連接來辨識真偽。

呂武給國君的是一式兩份的“符”,分別有對接的暗號。

當然了,小兵沒有辨識真偽的能力,只有一些軍官才有。

而軍官其實就是家族裏面的“士”。

這個“士”並不是指武士,算是封臣的一種,並且也是作為軍官的必備身份之一。

比如,想要擔任一個“兩”的“兩司馬”,前提條件就是有“中士”的爵位。

呂武一開始的身份就是“士”,說小貴族完全是貼金了。

不過,有“士”的爵位在普通人看來,就是個貴族。

有“士”的爵位說白了還不是貴族,更像是有名無權的勛爵之類。

諸夏這一邊,到“大夫”的爵位才是真正的貴族。

公、侯、伯、子、男的這一套在諸夏則是諸侯級別。

諸侯是諸侯,跟尋常的貴族就是一種區別。

呂武著實沒辦法,一直在增加屬於陰氏的“士”這個階層的數量。

誰讓他沒有血脈相連的親戚呢!

一再增加“士”,也就是封臣,固然會分出一些土地,以陰氏的情況來講還是利大於弊的。

直接的效果顯現就是,越來越多的落魄貴族想要賣身陰氏。

這些貴族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失去了自己的封地。

他們為陰氏效勞,說不定哪天又能得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很有盼頭的。

實際上,很多貴族就是從給人當馬仔開始,獲立功勞再獲得屬於自己能做主的土地,擁有屬於自己能夠隨意指派的人手,再搖身一變成為真正的貴族。

花了十五天的時間來進行一系列的安排,呂武踏上歸回“陰”城的道路。

為什麽要花那麽長的時間?

還不是現在幹什麽效率都快不起來。

另外就是,呂武需要“陰”地那邊過來一支部隊作為歸家的護衛力量。

陰氏由他當家作主,成年男子也獨一人,再怎麽小心謹慎都不過為。

鬧出呂武一死,陰氏直接瓦解,才叫笑話!

從“陰”地調來的部隊有兩個“旅”,再加上“新田”這邊能夠動用的一個“旅”,呂武出門也是浩浩蕩蕩的級別了。

事實上,趙氏主宗滅亡時期,哪一家直系族人出門都要一大批人。

晉國又剛剛歷經欒氏和郤氏的覆滅,又到了怎麽小心都不為過的時期。

說郤氏覆滅,自然因為以後只有苦成氏,不再有郤氏。

三個“旅”集結在“新田”北城門之外,誰一眼看去看到每一名士兵都身穿鐵甲,無不是感到羨慕又忌憚。

呂武其實能集結來更多的部隊。

問題是,再多就顯得招搖了。

三個全部穿甲的“旅”不算多也不算少,只是再一次明示陰氏並不弱這個事實。

畢竟,呂武初次指揮一路大軍,出動身穿鐵甲的士兵,數量跟這次一比,只多不少。

只是他忽略了一個事實。

在陰氏大批列裝鐵甲之前,包括晉國在內的各個諸侯國,甲胄的主流是皮甲,藤甲與木甲的數量是多數,金屬甲的數量少之又少。

一樣都是甲胄,防禦性能卻是存在差別的!

手握“王炸”的呂武也是思想過於超前,再來是被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誤導了。

拿不少影視作品來說,甭管劇組的經費怎麽樣,能出現在鏡頭裏面的士兵,哪一個不是一身金屬甲?

而這個在實際上根本是不可能的!

“陰”地往來於“新田”,以路程來算就是半個月左右。

期間,呂武這支隊伍再一次穿過趙武的封地。

一路上的變化很明顯。

不是指其它。

原本是各個自主的小貴族,變成了趙氏的一份子。

有心或無心地算了一下,呂武發現趙武治下的封地面積增加不小,人口方面肯定也得到增漲。

趙武並沒有出現。

沿途倒是有趙氏的封臣按照慣例送上一些土特產。

呂武在回封地前,已經知道趙武又到自家,一住就是已經住了快三個月。

自己的封地不好好待著,有事沒事就往“陰”地跑並不是趙武太閑。

這位少年郎常住“陰”地就一個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