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國君偏愛陰氏啊!

解氏有什麽潑天大功勞嗎?

哪怕解朔自己都沒臉硬要說有。

那麽,解氏獲得卿位就是得到的最大獎賞,沒有獲得封地就顯得自然而然了。

因為能獲得卿位已經算是酬謝了解氏,國君拒絕起來也是理直氣壯。

其中的另外一些根由,懂的自然懂,懂了裝不懂也無所謂。

解朔尋求解氏壯大合情但不合理。

看的是他有沒有什麽手段,能使解氏得到壯大。

一般來說,晉國得到卿位的家族遠比其余非卿位家族更容易得到壯大。

沒其它什麽虛的。

卿位家族有足夠的權柄以及名份,再來就是屬於頂級軍事貴族的話語權了。

簡單的說,成為卿位家族的一員,天然上就有統兵的權利。

將權利給抓在手中,獲得了指揮權也等於擁有了對戰利品的分配操作性質。

每一次多侵占一些,積少成多也比別人獲得更多。

是吧?

這個就是卿位家族的另一種優勢。

那麽就能夠解釋,為什麽一旦成為晉國的卿位家族,壯大的速度遠比非卿位家族更快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智氏。

他們從荀氏出來也就是中等貴族的規模。

智罃出任“卿”之前還參與“邲之戰”大敗虧輸了一波。

後面,他因為是個“卿”的關系,花了十來年的時間不但將損失補回來,也大大壯大了智氏。

地盤的分配初步結束。

國君又展開了新的話題。

他提到的話題非常高端。

晉國該怎麽來重新獲取霸業?

提到重新取得霸業,老牌的“卿”心裏多少是有些不舒服的。

這是國君否定目前的晉國霸主地位,也是在埋怨上一套領導班子不給力啊!

實際上,晉厲公的這一朝並不是一無是處。

上一次在“鄢陵”打贏楚國,能說不是一次偉大的成就嗎?

只是,晉厲公這一朝的正局最為不穩也是事實。

老牌的“卿”被國君不帶臟字,罵得沒什麽脾氣。

當然了,看業績的話,晉厲公說什麽都跟晉景公比不了的。

光是晉景公一朝攻滅赤狄(翟國),又南征獲取汜(sì)水周邊,為晉國擴土千裏,所得的實際好處,真的是太大了!

晉景公最大的汙點是“邲之戰”的戰敗,直接讓楚軍飲馬大河,一致讓列國覺得遭到奇恥大辱,認為晉國失去了霸權。

不看名聲看實際得到的好處,就能知道姬獳為什麽能夠得到“景”這個謚號了。

國君並不是單純為了指桑罵槐,讓自己好好地爽一把。

他就是請眾“卿”不要再搞什麽幺蛾子,好好為晉國恢復霸業而奮鬥。

眾“卿”就安安靜靜地看著國君裝逼。

對於他們來說,消化新得到的地盤才是正經事。

誰閑著這個時候再去搞什麽內亂啊?

晉國在未來的數年會是一種大團結的局面,發生傾軋也要等哪一家率先消化完戰利品。

看誰先幹出“守著碗裏的,盯著碗外的”,才會再次爆發新的沖突。

裝。

繼續裝。

也就是俺們現在心情好。

再來就是,之前才剛發生弑君,俺不樂意在風尖浪口懟國君。

要不,信不信掀桌子啊!

國君其實也知道是個什麽環境,才有選擇性地爽了一把。

君主的威信是怎麽建立起來的?

不就是一次又一次在群臣面前成功裝逼嘛!

分贓完畢。

又滿足了國君裝逼的行為。

幾個“卿”先後告辭。

國君需要等智罃寫好文書送過來,再由他來進行必要的“認證”手續,會議上的任命才會下發。

他現在能用的人手幾乎沒有。

算得上是近臣的人選,有一塊從“單”地過來的原叔,再來就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楊幹,往下就是一幫公族了。

原叔就是單公姬朝的二兒子。

國君現在能大用特用的只有原叔。

想任用一母同袍親兄弟楊幹和一幫公族,需要找到合適的機會。

關於任命?

國君就是讓原叔親手送到那些人的手中。

得到任命的人該是怎麽樣的歡喜雀躍,國君需要等他們來謝恩才能看到了。

“下軍將可需回封邑?”國君忙完,才問了呂武這麽一句。

其實,呂武不用無時無刻守在國君邊上,大可以回去自己的那個“殿”辦公或摸魚。

國君對呂武一直在身旁,感到了很強的安全感。

他卻也明白一點,知道呂武恐怕是迫不及待想要回自家封地處理相關事宜的。

而呂武滿腦子郁悶要怎麽管理“原”地和“溫”地。

那是兩塊飛地。

陰氏不像另外那些家族,呂武沒有什麽兄弟,更沒有叔伯親戚,是一棵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