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回到新田,坐等大戲開鑼

趙武既然重新扛起了趙氏的大旗?

他自己不找死的話,有那麽一天肯定會重新為“卿”的。

而那一點,有韓厥積極操作之下,變得毫無疑問。

韓厥不倒。

趙氏必興。

是很多人的一種共識。

曾經的先氏、胥氏、賈氏、箕氏其實也都有過重得卿位的機會,只是他們遭到了趙氏強有力的阻擊,又有郤氏和荀氏崛起得太快,屢屢被重新打壓了下去,直至完全沒有再成為卿位家族的可能性。

期間還有賈氏和臾氏的攪和。

那一段時間,新的利益既得者很是有一股眾志成城的架勢,只是有些家族長盛不衰,有些家族躥起來又不知道被踹到哪去了。

了解過晉國歷史的呂武。

他查到一些家族從什麽都不是,直接獲得了一個卿位,裏面充滿了各種驚人的曲折。

盡管不簡單,卻說明有過先例。

有些家族抓住機會獲得卿位,一抓住就沒有再放手。

是那些前輩給了呂武信心。

獲得卿位的家族,他們無外乎就是手腕高超一些,結交了足夠靠譜的盟友。

再來,他們本身的實力也夠強。

這個就是為什麽呂武需要跟魏氏捆綁,一方面又交好智氏的原因。

至於家族實力什麽的?

老呂家現在不能說多強。

關鍵在於,呂武只是花了八年不到的時間,讓老呂家有了現在的實力。

他才二十二歲,不出意外怎麽都還有個四五十年能活吧?

不談太久的以後。

再給他五年時間,發展規劃沒有被打斷的話,實力怎麽都要再翻上一番。

尤其現在的晉國是最適合新家族崛起的階段,一旦過錯這個時間節點,還是老實巴交地找根大腿抱著不放手,甚至是融合進去,千萬別再瞎折騰了。

別問呂武為什麽知道。

一切只因為晉國內亂就在眼前!

經過內亂之後,晉國內部的權力結構怎麽都會平穩上幾十年。

那是新的利益既得者與老牌利益既得者形成某種平衡。

他們絕不願意再看到新的內亂爆發,也不想看到局面有發生變動的可能,必然是發現威脅就合力撲滅。

等到哪一天他們都吃飽喝足,基本上也到了新一輪洗牌的時候。

呂武的判斷就是這樣。

他依稀也記得晉國就是在晉悼公時期,國內的中小貴族幾乎遭到全滅的。(然而並不是)

“武,可還有余事未了?”智朔就好像是在問身後事。

聽得呂武覺得怪怪的。

他們出使的任務在國內送來新的消息時,圓滿的結束了。

新的消息顯示,國君在後路有被楚軍截斷的危險下,選擇了倉促的撤軍。

一樣是晉軍殿後,列國的部隊先撤。

以楚國為首的聯軍並沒有追擊,他們停在了鄭國境內,並且沒有過份的靠近晉國。

盡管晉國這邊不甘心,南下的國君和欒書、郤锜、中行偃還是承認這次出兵的失敗。

只是,晉國好像也沒有損失什麽,甚至還因為戰勝鄭軍又小賺了一筆。

晉、齊、宋、衛、魯、曹、邾聯軍全線後撤,等於說不用擔心魯君黑肱和齊君呂環知道國內發生什麽事情,帶著部隊直接跑路。

這樣一來,呂武很簡單的就躺贏了。

不管是怎麽贏的,反正贏了就行。

直接帶來的好處就是,呂武晉升為上大夫的基礎被夯實,交上了合格的答卷。

“魯、齊皆有使者跟隨往‘新田’而去;杞、莒、鄅(yǔ)、冀、兩邾亦有隊伍追隨。”魏相一副笑容滿面的模樣,甚至還有些自得。

他不是一個沉不住氣的人,純粹是這一次出使不但圓滿地完成韓厥的交代,甚至是收獲滿滿。

這些國家派出使者前往“新田”,只會發生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地巴結晉國。

其中魯國和齊國的隊伍去了“新田”,肯定會給晉國更多操作的余地。

真要給呂武和魏相這次出使做個評價,不給個超等,還是人嗎?

智朔才不樂意甘當綠葉,說道:“此間,我功勞甚大。”

這小夥最近很膨脹啊?

趙武就有些黯然了。

他這一次就跑個腿,其余半點什麽沒參與上。

其實並非是呂武不給機會。

問題是機會需要自己爭取,並且還要有足夠的底子。

趙武就帶來了百來人,質量方面只能說過得去。

不像智朔帶來三個“旅”。

這才是關鍵所在。

有多少實力就辦多大的事情,晉國歷來如此。

總不能呂武將自己的那個“師”劃到趙武麾下吧?

還是拆出一兩個“旅”來操作?

合適嗎???

趙武自己都知道不合適,只能是黯然實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