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俺們是霸主啊!(第2/3頁)

魏相說道:“楚國一戰喪師近十萬,一歲不到便再出兵十余萬。”

他還沒將攻打宋國的那支楚軍算進去,要不就是歷經“鄢陵”之敗後,楚國還保持著對外用兵二十萬以上的規模。

這樣算起來,晉國好像有點不如楚國?

晉國歷經“邲之戰”的戰敗,緩了好幾年才緩過氣來。

楚國卻是剛經歷一場大敗,還能保持二十萬大軍對外征戰?

哪怕那二十萬大軍良莠不齊,能維持二十萬人的長期征戰,本身就很能說明問題。

看樣子,楚國的國力很強啊!

而事實上,楚國的國力是挺強,只是君臣上下很難力氣往一處使。

這一趟出使跟智朔沒什麽利害關系,心裏沒負擔,隨口說道:“如此,事則易矣。”

不用擔心因為國內的事情導致魯軍和齊君從南方撤兵了嗎?

剩下的就是莒國的歸屬問題。

呂武知道智朔很聰明,甚至聰明過了頭。

南方的局勢發展是一回事。

他們出使有什麽使命是另外一回事。

沒有得到國內新的指示之前,怎麽能夠因為得知南方的局勢,光想著躺贏,不去爭取獲得好成績呢?

呂武覺得智朔是真的聰明,某天不要上演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事情才好。

他們繼續停在“蔑”這個地方,配合季孫行父以及晏弱進行表演。

從級別上來看,晏弱肯定不如季孫行父。

畢竟,一個是執政,也就是卿大夫;另一個只是大夫而已。

就是這麽個年代,級別在很多時候比不上硬實力。

如果級別真的管用,周天子也不用在王畿自娛自樂,眾多公卿肯定也要頻繁活躍於國際舞台。

講真話,周天子現在的作用也就是一個活體印章。

各個諸侯國只有發生君主之位更替,才需要派人去王畿那邊謁見,送禮物蓋個章,獲得周天子的認可。

再來就是需要進行大禮議時,周天子派公卿來賜祚肉啥的。

要不,平時誰還樂意去搭理周天子了?

“莒國對齊國有恩,齊人不敢忘。寡君時時交代,不可使莒國受魯國欺辱。”晏弱就是當著季孫行父這麽說的。

季孫行父有些沒搞清楚今天是個什麽陣仗。

他來這邊有些日子了。

此前,晉人明顯極力避免他們兩撥人碰面。

今天卻是刻意安排在一起飲宴。

晏弱講的那個叫落地有聲,深怕別人不知道“勿忘在莒”的舊事一般。

讓季孫行父比較郁悶的是,齊國對莒國有野心,只是這個野心是以保護者自居,不像魯國的野心那麽昭然若揭。

鑒於作為正使的呂武對魯國的態度很冷淡。

副使魏相倒是顯得彬彬有禮,只是每次談到莒國的事情總會轉移話題。

打醬油的智朔對魯國總有一種隱隱的不爽。

季孫行父覺得自己真的是太難了,不止一次心裏罵留守的貴族不幹人事。

“我有不同風聞。有莒國貴族拜訪我(魯國),言及齊國對莒國多有欺淩之處,國弱而不敢拒之,尋我(魯國)以求庇護。”季孫行父反擊了一句。

晏弱露出了啼笑皆非的表情,問道:“請執政明言,此何人也?”

季孫行父卻是冷哼了一聲。

知不知道什麽叫風聞和聽說。

無中生友,懂不懂?

看穿就算了。

當場拆穿,以後還要不要低頭不見擡頭見啦!

季孫行父現在最憂慮的是晉國那邊的態度。

他之前還堅定的認為晉國不想失去魯國。

現在當然也是這樣的想法。

只是,代表晉國而來的是呂武和魏相,兩人的年紀都不大。

國中留守貴族對呂武和魏相太過於輕慢。

很難說兩個年輕人不會因為自己的心裏不愉快,不顧國內老成持重的人,一些事先的交代。

季孫行父越琢磨越覺得很有可能,一方面更加痛恨叔孫豹,另一方面開始思考怎麽進行彌補。

“執政若不指名,恐難以令人信服啊。”晏弱表現出了足夠的攻擊性。

季孫行父撇了一眼晏弱,擺出一副“你級別不夠,懶得搭理”的態度。

他留意呂武的臉色,納悶地發現呂武竟然是一副看得津津有味的模樣。

“齊人屢次贈予陰武厚禮。莫因如此,陰武不顧魯晉之情?”他越想越覺得有可能。

他還打聽到不少消息。

比如,呂武這支使團入衛國與曹國,一路走一路收禮。

這當然不能用來證明呂武貪婪。

不提呂武是晉國的上大夫,僅是以擔任使團正使的身份,外出進行邦交收禮收到手軟,哪個晉國的正使不是這樣的待遇?

簡單的說就是,來的哪怕不是呂武,換作其余人,一樣會是一路走一路收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