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來啦,老弟?(第2/2頁)

這些都是呂武能玩得來的小夥伴。

其余貴族家跟著來南方的孩子,他們即便知道呂武這邊聚了不少年輕一代,想過來之前需要先思考自己夠不夠資格。

而一些有資格的人,他們則是要先考慮過來之後會有什麽影響,再決定來不來。

因為是雨夾雪的關系,不是必要壓根不會有人閑逛。

這種天氣待在室內烤烤火,吃吃熱的食物或喝湯,不香嗎?

幾個“卿”一開始是各自待在自己的地方,後來得到欒書的邀請。

像往常那般,韓厥是最先到的“卿”;郤氏一叔二侄則會是最後到的一批。

欒書等人都到了,沒有任何客套地說:“吳君已距‘鐘離’不足五裏處安營紮寨,君上已命巫臣前往。”

他說的這個巫臣,其實原先是楚國的貴族,只是在二十三年前(公元前599年)就叛離楚國。

巫臣原本是不叫這個名字的。

他之所以叛離楚國跟一個叫夏姬的女人有關,算是諸夏歷史上比較出名的一個“貪色誤國”的例子。

晉國之所以會看重吳國,跟巫臣有非常大的關系,他更是提出“聯吳疲楚”計策的策劃者之一。

後面智罃的“疲楚之策”其實是拾了巫臣的智慧。

巫臣現在全稱叫申公巫臣,他的封地在“申”,本來是羋姓,屈氏,名號叫子靈。

另外,他還是當代“楚才晉用”的典範!

在楚國他的名聲極差,不簡單是因為叛國,一切是因為帶著美女私奔,自己或許爽翻了天,卻是導致一眾親族被殺。

這麽個年頭,某個誰去哪個國家謀官效力,於道德其實無損,自己的行事作為致使家族受到傷害則是十惡不赦,牽扯上美色的話,名聲必然壞掉。

晉國前兩年發生了一件事。

郤氏內亂,伯宗出逃去了楚國。

現在伯宗已經被楚國接納,成為楚君熊審的智囊之一。(他們自己稱王,既楚共王)

晉國取的不是申公巫臣的名聲,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多高的才能,哪怕只是能讓楚國難堪都行。

申公巫臣卻是一個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十分了解吳國,肯定也了解楚國。

這不,晉國要跟吳國正式展開邦交,眾“卿”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申公巫臣,也派了出去。

晉國和吳國相距很遠,盡管已經極力想要了解吳國人是個什麽情況,能夠得到的信息卻是極為有限。

話說,不是有個了解吳國的申公巫臣在嗎?

關鍵是,了解吳國就是申公巫臣在晉國的立身之本,他需要凸顯自己的作用,卻又不能不留一手,是吧?

智朔挽了一下自己的山羊胡,問道:“元帥,吳國人數多寡?”

欒書說道:“探子回報,不下貳‘軍’。”

吳國跟其余列國的軍制一樣,還是采取周王室的制度,一軍為一萬兩千五百人。

韓厥問道:“戴甲者幾許?”

欒書笑呵呵地說:“以晉國標準,少也。”

沒錯,現在就有標準了。

晉國對甲胄的有幾套標準,對箭矢或近戰兵器的防禦力是其一,再來就是看材質。

不同的材質,相同的防禦力,依然存在區別。

最為簡單的區分,銅甲肯定最為高大上,再來就是犀牛皮甲。

現在又多了一個標準,出產自陰氏的鐵甲也是極好的。

他們正交流著,外面的謁者報告,說是胥童攜帶國君意志求見。

郤锜立刻冷哼了一聲。

郤犨和郤至也收斂起了臉上的笑容,變得有些陰沉。

這一叔二侄對一再為國君沖鋒陷陣的胥童極其不爽。

來的是胥童和步毅、欒糾。

胥童就不用說了。

步毅是郤至的同袍弟弟,職務是國君的禦戎(車夫)。

欒糾則是欒書的兒子,他是國君的車右(戎右)。

三人以胥童為領前者,一塊步入軍帳。

“諸位大夫!”胥童行禮,說道:“君上有命,展旗昭昭,歡欣奉教,盡知法式……應時劫事,是維天子。”

呂武要是在場的話,會覺得有點熟。

晉君姬壽曼的意思是:趕緊地讓吳國知道俺們的強大,教導他們屬於我們的道理,能讓他們行使晉國制度最佳,聽從俺們的指示,一塊歡樂地團結在周天子的領導下,一起幹楚國呀!

幾位“卿”聽完行禮,齊聲應道:“諾!”

步毅和欒糾手上都有盤子,裏面裝的是一些銅器。

作為元帥、執政和中軍將的欒書一一接過那些盤子,看向韓厥問道:“會盟台可布置妥當?”

韓厥嚴肅著臉,說道:“自然!”

“如此,靜待吳君前來罷。”欒書知道這一次會盟的重要性,又開始思索應該幹點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