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吃到嘴裏,怎麽可能吐出來!(第2/3頁)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許君姜寧投降之後,國君下達了停止掃蕩許國的命令。

出擊的各支軍團,上軍和下軍執行了國君的命令。

新軍卻是沒有停止對“乾溪”的攻擊。

這個“乾溪”是許國的三城之一,還是抵擋鄭國的唯一前線。

在漫長的歷史中,許國一直都要抵抗來自鄭國的攻打。

他們可以不多麽在乎都城“夷”的防禦,卻不能不重視“乾溪”的城防。

首要原因之一就是,作為都城的“夷”有來自國君權威的加持。

即便是持之以恒欺負許國的鄭國,來到“夷”最多也就是耀武揚威地進行武力威懾,才不會真正展開攻城。

這樣一來,搞得“乾溪”的城防遠要比“夷”強大,不但城墻超過三丈,還搞了甕城。

郤氏的軍隊當然能打,只是他們並沒有重步兵,更不會打造什麽攻城器械。

他們依靠的是不斷又反復地架梯攀爬,能不能在某個城墻段站穩腳跟,不但要看士兵的戰鬥力,還要看許國兵反撲意志的強烈程度。

“武。”魏琦親自給呂武倒了一杯不知道啥玩意,笑容滿面地說:“今後便來中軍納賦罷。”

他當然也是在中軍服役,除了是一‘師’之‘帥’外,還是中軍的侯奄。

侯奄則是主掌刺探軍情的軍官。

能夠一人身兼多職,還是軍團中比較重要的職位,足以證明魏氏的強大。

尤其,魏琦是在中軍。

呂武嘴唇動了動,低低地嘆息了一聲,沒有開口說點什麽。

“你如有意,余事上軍佐自可處置。”魏琦是真希望呂武不要在多個軍團換來換去。

呂武到是想!

一樣是納賦,來中軍肯定遠比去其它軍團更有正治份量一些。

再則,晉國的中軍一般是參加某些會盟,只有必須才會奔赴某個戰場。

一旦需要用到中軍出戰,代表那一場戰爭對晉國來說很重要,能夠在戰爭中立功,功勞的分量會更足。

“大大,武如無根之萍,非本願也。”呂武表現得很喪氣,說道:“如若常在中軍,自是願意。”

他發現士燮真的是一個老好人,挺好講話的。

有士燮頂在前面。

欒書也表達出了善意。

傻子才不願意來中軍混正治資歷。

比較重要的是魏琦開口了。

既然魏琦開這個口,一旦呂武來中軍服役,發生了什麽事情的話,魏氏就不能眼睜睜地看著。

魏琦簡單地說道:“善!”

有些話呂武沒說謊,他知道自己的利用價值,也明白是時候長期待在一個軍團服役了。

一直換來換去,看似得到多個軍團的大佬賞識,卻也真的是一種反復橫跳。

畢竟,晉國的每一個軍團都遭到把持。

選擇去哪個軍團服役,可以視為是一種站隊。

這一次郤氏沒有執行國君的停戰命令,勢必又要鬧出點什麽幺蛾子。

呂武是絕對不會充當郤氏與國君較量的排頭兵,成為其中的犧牲品。

至於要是郤氏有意見?

不是郤犨先將呂武推到中軍序列,郤至也沒有拒絕嘛!

一連串的“選項”中,呂武是最被動的那一個,誰都難以責怪他。

在接下來的日子,中軍就待在“夷”周邊。

比較搞笑的是,許國剛滅國又復國,只是“夷”裏面的人口十不存三。

許君姜寧有要求晉國將人口歸還。

晉君姬壽曼支支吾吾沒正面回應,打定的主意就是不還。

這個不靠譜的晉君姬壽曼告訴許君姜寧,說是有功之臣已經將戰俘押送回去,想還也還不了啦!

君主向臣工討要賞賜,俺幹不出來啊!

許君姜寧則說不是還有剩下的嗎?

晉君姬壽曼被捅到了“G”點,差點沒蹦起來。

還是胥童給解的圍,表示國君已經賞賜給了有功之臣,不再擁有處理權。

幾個外出掃蕩的軍團還沒回來。

胥童嘴裏那些所謂的功臣,自然是公族成員。

許君姜寧立刻就是一臉的慘白。

作為一個小國,許國滿打滿算也就十來萬的人口。

經過晉國的一陣掃蕩,光是都城“夷”就沒了一萬以上的人口,其余地方還不知道是個什麽情況,估計也要損失慘重。

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口,一旦晉國不願意歸還被俘被擄的戰俘,許國能剩下的選擇不多。

首先是不能繼續待在鄭國邊上。

要不然每年鄭國都要到許國打秋風,許國怎麽扛?

再來是,真的需要考慮是不是接受楚國的建議,搬遷到楚國腹地,依靠楚國的保護過安生小日子。

之前許君不答應,是覺得還能掙紮,歷經嚴重打擊,壓根就沒得選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