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晉國無戰事

舊的一年(公元前577年)對呂武來說非常平靜,仿佛是半睡半醒之間,就那麽過去了。

在這一年,老呂家城池的城墻建設完畢,城外的工程暫時沒有展開,用於建設城墻的人力轉移到城內建設。

根據呂武的規劃,城池將會有一條“十”字交叉的大道,直接連通東、西、南、北的四座城門。

由於不是在什麽交通要道,自然是成不了什麽貿易城市。

城池內只是在東市設有小型的市集,西城區用來安置戰馬以及牛、羊,城北規劃為駐軍區,城南才是真正的居住區。

本著閑著也是閑著的因素,呂武除了履行家主的責任之外,得了空閑開始嘗試設計橋梁。

“陰”地與“呂”地相隔著一條汾水,直接將屬於老呂家的封地一切兩半。

想要從汾水南岸抵達北岸,要麽是走“昆都”那邊過橋,要麽就是泅渡,對老呂家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制約。

至於說等水位下降,露出較淺的河床?

呂武觀察了三年之久,屬於他封地範圍的汾水,壓根就沒出現過水位過分下降的情況。

這就很難受了啊!

要是有水位下降明顯的時候,能觀察河床的情況,選在哪裏造橋會靠譜非常多。

因為自家的爹就是包工程這份事業的關系,呂武對工程其實並不陌生。

比較尷尬的是,等他長大之後,大天朝的建設早就不依賴石料,材料變成了鋼筋水泥,一樣是工程類,用到的知識卻是兩碼子事了。

造水泥這玩意?

呂武要是肯費點心思,失敗幾次絕對能造的出來。

霍太山裏面就有石灰巖,磨成粉再加上黏土和鐵礦粉,不就成了質量上佳的水泥了嗎?

或許很多人以為研究出水泥就能用在搭橋、鋪路和蓋屋上了?

用是肯定能用的。

只是越講究的工程,就越需要合理的搭配,比如少不了“筋骨”。

單純使用水泥想要蓋出宏偉建築,做夢都沒這麽誇張。

另外,水泥使用在建築物中,可以用來作為初始地板,想要拔地而起就需要用到金屬框架。

僅僅是使用水泥缺少金屬支柱,壓根就不存在什麽承重效果。

想單純使用水泥來灌漿成為天花板,少了那些網狀的“筋骨”必然開裂塌陷。

在鋪路方面,原理其實也是一樣的。

看過鋪路的人,必然會納悶明明只要用木板來搭出框架,倒下水泥等待凝固就好了,為什麽要在地上編制一張金屬網格。

這一張金屬網格是幹什麽的?

說白了,就是起到緊固作用。

所以說,任何的工程,每一個步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扯這麽多,主要就是呂武已經打算開始搞水泥,並且用來進行鋪路。

這樣講的話,前面的敘述是用來打臉?

並不是!

現代鋪路之所以要鋼鐵搭成網,主要是水泥素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很高,但是它的抗拉強度很低。

所以現代公路,要承受高速的大重量的橡膠輪子的肆擄,必須要用鋼筋來承受來自各向的拉力,限制混凝土產生的側向膨賬變形,從而增強了混凝土承受豎向壓力的能力。

目前又不是車來車往的現代,並且目前車輛的重量要輕非常多。

這樣一來,規劃好了路段向下挖約三十厘米左右,道路兩側搭建好木板框架,地表之下的那層鋪上一層碎石子和沙子,再覆蓋上一層混凝土,使之表面平整,等待幹燥之後,路就成了。

呂武會現在城內弄,有條件將會延伸到封地需要的地方。

而在他進行自己的規劃時,新的一年到來了。

這個所謂的新年,是快十月底時,有巫師過來告知,並不是來到一月份。

對於到了十月份就過年,之前身份地位不夠,巫師無視了老呂家的存在。

等呂武成為下大夫,巫師來告知十月就是新年,他已經歷經了三次,還是感覺不得勁。

不過,他還能怎麽地?

沒那個資格去制定規則,肯定是入鄉隨俗的咯。

到了貓冬的時節,大部分的建設停止下來,除了貴族會在下雪的天氣下,偶爾騷包地搞一搞吃喝玩樂,其余階層則是在瑟瑟發抖中,期盼新一年春暖花開季節的到來。

去年是呂武過得最為平淡的一年,沒有來自新田的征召令,不用長途跋涉去哪裏集合,再去跟某個諸侯國幹仗。

他只需要履行邊疆貴族的責任,也就是去掃蕩北疆異族。

宋彬帶著部隊出境,去北疆……主要是去大河區域,逛了一大圈才找到兩個中等部落,不至於白白地武裝遊行,有了些許收獲。

而之前呂武派出去的兩支隊伍,到了新一年春暖花開的季節,依然是了無音信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