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想低調好難啊!

暢所欲言?

在場貴族與就近的人面面相覷,能看出對方心裏的激動。

他們是貴族,本來就擁有話語權,只是沒有機會在這麽重要的場合,想到自己會有說話的權利。

超過半數的貴族想的是,他們既然已經完成了元帥欒書下達的任務,是不是應該拔營渡過涇水進逼“涇陽”,試圖拔掉這個“麻隧”後方的城池,為勝利進一步奠基。

一部分則認為應該與己方主力取得聯系,詢問元帥欒書有沒有新的指令。

以上算是比較正常的想法。

一直默不吭聲的呂武則在思考一點,秦國能打的應該都被拉上了前線,後方肯定會很空虛,是個攻打的好機會。

他正思考著該不該講出來,身側的魏相站起來了。

“諸位!”魏相以前不夠格,出使秦庭造成轟動後,在這種場合當然有說話的資格,說道:“我‘軍’繳獲頗多,不缺糧秣兵器,尚可持久而戰。秦君攜三‘軍’出征,國內……”

觀點就是那麽一回事,闡述“新軍”大可以趁秦國空虛殺進去,可以是大肆破壞收獲一番,甚至能試圖將秦國的都城“雍”打下來。

這一刻,呂武納悶了。

他覺得自己的膽子已經挺大,受於後世的教育,跟春秋人的思維不一樣,想著去攻打國內空虛的秦國,好像挺正常的一件事。

魏相是個自小接受封建貴族教育的人,不該是滿腦子的封建思想嗎?怎麽能提出這麽不春秋的建議。

一群人被驚到了!

趙旃和郤至對視了一眼,很是心動卻有著不小的顧慮。

秦國的國內空虛,肯定是一個趁虛而入的好時機。

攻打秦國都城“雍”也不是不行,只是打下來真的要滅掉秦國,要不然接下來秦人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會選擇跟晉國死磕下去。

魏相受於身份限制,可能知道晉國正在謀劃什麽,要說完全清楚就不可能了。

目前晉國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幾位“卿”不想再兩面受敵下去,無法將楚國一下子打到屈服為前提,能選擇的就是將秦國先打趴下。

這些“卿”要的是打得秦國短期內不敢再東進,不認為楚國會坐視晉國滅掉秦國。

其實,就算楚國坐視,其余列國也不會幹瞪眼。

如此一來就形成一種制約,要將秦人給打怕打疼,卻又不能打得太狠,逼得秦國不顧一切要跟晉國拼了。

趙旃和郤至都是“卿”,參與了國家的國策制定,清楚該幹什麽,哪些不能做。

“諸位以為如何?”郤至問的是眾人,看的卻是呂武。他見呂武沒打算吭聲,直接問道:“陰武,魏相之策,可行否?”

他還是“卿”嘛,還是能夠喊出全稱,不用帶上敬語的。

這一下魏相很期待地看向呂武,很想得到贊同。

“武年幼,得軍將與軍佐看重,實感誠惶誠恐。”呂武要謙虛,不能飄。他說:“武僅為下大夫,職不過‘旅帥’,不知國家政策,怎敢多言。”

眾人都知道是謙虛之語,聽著卻非常舒服。

魏相一點尷尬情緒都沒有。

他是魏氏的嫡系,沒有任何意外會繼承呂琦的一切,等於哪怕什麽都沒幹成,以後至少會是個大夫,軍中職位不會低於“帥”這個等級。

一出生的起點就這麽高,還不會說話就自帶話語權,肯定是要有做“主人翁”的自覺。

呂武不一樣的。

老呂家在他沒奮鬥發達起來,之前雖然也是個貴族,說白了卻又不是正兒八經的貴族,只是“士”的階級而已。

階級的差距擺在那裏,某些人能為所欲為,更多的人只能被為所欲為。

呂武的謙虛很有必要,不能讓人覺得奮鬥發展起來就飄忽忽,會給人一種跋扈的印象。

魏相一直以來給國中貴族的印象是非常聰明,家族實力則擺在那裏。

所以了,他一有機會就暢所欲言才符合自身的家庭背景。

趙旃看得暗自點頭,心想:“我果然沒有看錯人,小武很值得投資。”

其余的貴族一看,琢磨著呂武有能力,還是那種能打又有頭腦,做人也謙虛,很值得交往啊!

唯一不滿意的是郤至,他皺眉說道:“兵者,國之大事……”

其他人聽著沒什麽,呂武聽到郤至那句話卻被驚到了,深怕下一句就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旦郤至真的講出那一句話,呂武就要找機會跟郤至對一下“暗語”了。

“兵者,國之大事,非謙讓之時。”郤至一臉的不高興,接著說道:“若有建言,怎可因私情而避諱?”

這是怪呂武不想駁了魏相的面子?

話都到這一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