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終有一別(第2/2頁)

一夜風來見馬蹄,

萬千紅翠碾做泥。

四海追逐慕名利,

入關須看盧龍低。

千思慮,萬思慮,百年巨變成追憶。

年少常誇旌旗好,

不若天地人心齊。

瓊枝獵獵冬風來,

江山不夜草萋萋。

風落帽,雪落帽,揮筆掃箋為誰題。

“好!”

盧龍塞守衛熊將軍不通詩文,但出口叫好的聲音極大,震得時雍耳膜一蕩,差點沒聾。

她懷疑地看了一眼,“大人,你寫好了?”

趙胤嗯一聲,交由熊豐,面無表情。

大軍整肅待發,他踏鞍上馬,執僵揚刀。

“啟程!”

大軍如長龍般浩蕩而行,三日後,碑亭上記載了晏兀兩軍戰事,以及盧龍議和之事,並抄錄五軍都督闖、錦衣衛指揮使、撫北大將軍趙胤題詩。盧龍塞守將,永平府布政使等人紛紛具名於碑亭之上,以戒後人。

————

從盧龍塞出來,沿途可見南逃的百姓拖家帶口地返歸家園,戰事結束的消息早已傳遍三山五嶽,為這個災難之年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大軍行至青山鎮時,趙胤下令休整。

青山朗朗,人事已非。

今日的青山鎮早已不是當日他們來時人來人往的熱鬧場景,鎮外的大墳場在新任縣令的主持下已經修築完畢,衙門的官吏正在挨家挨戶地清點人口,備案錄卷。

長街上的鮮血隨著時間被風雨洗劑得幹幹凈凈,只是門楣上那些刀槍箭矢留下的痕跡還忠實地記錄著那一夜的瘋狂和詭譎。

符婆婆的小店生意好了起來。

戰事結束,十裏八村的親戚或是遠嫁的女兒都回到青山,為家人祭奠送靈,大墳場的鞭炮聲仿佛從來沒有停歇,空氣裏都能聞出一股紙錢的味道。

時雍很想去裴宅看看。

那是一種極為微妙的心理,她不好提,不料春秀率先開了口。

“夫人,少爺……我想去看看。”

時雍看著趙胤,“那你得問將軍。”

趙胤嘴皮動了動,沒有說話。

裴府外的河水日復一日奔流向前,永不疲憊,三個人帶著黑煞步行過橋,看著遠處的裴府匾額已經重新掛好,刷了一層金漆,門外的石獅下方,插著沒有燃盡的香燭。燃過的紙錢像黑色的蝴蝶在雪風中飛舞。

趙胤道:“裴賦回來了。”

前些日子他已收到裴賦傳來的信函,出了這等事,他理所當然返回家鄉處理後事。只是,趙胤沒有告訴時雍這件事情。

裴府是裴賦的裴府,於他們而言,只是一場虛無的夢境。

時雍的視線穿過院門望向裏面的院舍和屋頂,停下腳步,聽著耳邊的河水聲音。

“那咱們就不進去了吧?”

趙胤道:“隨你。”

他們沒有進去,可是趙胤領兵返京這麽大的事情,裴賦又怎會沒有消息?他剛去鎮上相迎,沒有找到大都督,不料卻在自家門口看到了他和時雍。

裴賦有些激動,上前行禮,熱情相邀。

“來都來了,進去坐坐吧。”

府裏沒幾個下人,溫度比他們上次來時更低,可是如今的裴府,沒有了之前那種陰冷冷的感覺,同時,也少了那種他們熟悉的熟悉感。

吃了三盞茶,夜幕吞噬掉天邊最後的一絲光線,夜色將降,二人起身告辭。

前方,是青山鎮的寥寥殘燈,後面,是裴府裊裊升起的煙火。

時雍帶著春秀走上馬車,大黑一躍而上,她笑著放下簾子。

青山鎮沉入夜色,被拋在大軍的身後,時雍隔著簾子望向長風裏打馬而行的趙胤,腦子裏有片刻的空白,天地也俱是無聲。

此去京師,當是繁華盈目,她一介庶民,又當如何?

第三卷 破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