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雙合一·終章

弘暉先前上奏四爺軍事演習時, 還向四爺提了南洋水師的事情。如今大清國庫不缺銀子,軍隊也是樣的兵強馬壯,不管是軍餉還是物資每次朝廷都撥款得很大方, 而大清的軍隊放眼世界, 如今也是屈指可數, 但是在水師這一塊實力卻很拉胯。

其實不僅是清朝,便是以前的歷朝歷代,放在水師的心思也都很少,但是如今情況卻不一樣了, 自從弘暉與胤禟弄出了一個出海貿易公司來, 每年都有很多年輕人跟著商船去西洋那邊,然後帶回很多新鮮的傳聞回來, 漸漸地,哪怕是未曾出過海的百姓也對西洋那邊有了一些了解, 尤其是在風氣開放的京師更是如此。

那西洋諸國雖然比不上他們大清富裕繁華, 但卻一個個都不是安分的主,甚至有些還是強盜行事, 聽聞他們還將戰船開到其他的大洲,然後占地為王搶奪當地的黃金, 而對那裏的百姓趕盡殺絕, 大清的百姓可都是奉行著仁義禮教思想,對於這樣血腥行為更是抨擊不齒, 不少人更是心底憂慮, 覺得他們大清雖然兵強馬壯, 但也不能對西洋那邊的諸國完全不提防。

這些小國就是覬覦美洲的財富,就跑到人家地盤上搶殺奪掠,而他們大清可是比那美洲富裕多了, 這些西洋小國心裏怎麽會沒想法,說不準此刻心底就已經惦記上了,只是沒有實力罷了,但是他們不能就這麽坐視不管,必須做好防備才行。

故而等聽聞太子殿下已經向皇上上奏要在南洋建水師,打造出一支強大的水軍時,百姓們都紛紛贊同,就連士林讀書人都是對此舉持支持意見,甚至他們擔心皇上不同意,還投了不少書稿去京師的報刊,無外乎是引據論典證明要提防西洋諸國的狼子野心,故而對打造水師這件事可謂是上下同心,一點阻力都沒有,但是對於人手方面,卻引起了不少差異。

弘暉清楚自己肯定是出不了京師,更去不了那麽遠的地方,故而他向四爺推薦的人選是恒親王胤祺。南洋那邊勢力錯綜復雜,不僅有著很多西洋傳教士,還有附近幾個鄰國勢力,甚至地方少數民族也多,有不少地頭蛇盤踞在此,若是派去的大臣身份輕了估計都鎮壓不住,而胤祺是先皇宜妃之子,又是親王身份,便是放在京中都很有分量。另一方面,胤祺以前也領過兵,當初還與康熙一起作過戰平定準噶爾,可謂是有軍隊經驗,雖然水師與陸軍有不小差別,但總好過對軍事絲毫不動的人。

但是京中大臣們對此卻反應比較激烈,清朝的藩王都是不出京的,基本上都是被圈養在京城裏的富貴閑人,很少能摸到權柄的,這也是為什麽在康熙朝時眾人會羨慕裕親王,因為能掌實權的宗室是少之又少,而等到四爺上位,不僅派了八爺和十三爺去北邊西伯利亞發展基建,還讓十四爺在那裏駐軍把守。

這倒也罷,畢竟胤禩與胤祥只是掌管工部事宜,想要起事不易,而十四爺又是與當今聖上同母所生,大臣們也不敢多加勸誡生怕自己落下一個挑撥皇家兄弟情誼的罪名,但是恒親王就不一樣了,讓胤祺去南洋那麽遠的地方,還是掌管水師,這就完全脫離了京師的掌控,萬一這恒親王要是腦子發熱生了不該有想法,到時候豈不是養虎為患?

朝臣們都苦口婆心地上奏勸著四爺,奈何弘暉早就將四爺的思想工作給做好了,胤禛根本不為所動。

南洋離京城甚遠,不管派誰去都是有風險,而且還是有那麽大的權柄在手,與其相信一個臣子外人,還不如將這樣的重任交給胤祺,好歹是自家人,凡事都要為皇室和百姓多考慮考慮。胤禛很清楚自家的那些兄弟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但也都是有著一身本事的,真讓這些人就在京中當富貴閑人確實可惜了。

按照弘暉所說,如今西洋諸國都野心勃勃地朝外擴張,他們大清也該趕緊發展不斷強大起來,既然有這麽多能幹的兄弟就該全部用上,而不是用在內部消耗,想著弘暉給他描述出的宏偉藍圖,胤禛心裏更是豪情萬丈,打壓兄弟們算什麽本事,他要做的是駕馭驅使這些人,讓這些曾經的對手都為他所用,開創出一個盛世來,這才是明君該有的心胸。

所以哪怕朝臣們唾沫橫飛地勸誡,都架不住胤禛心裏主意堅定地選了胤祺來接這個重任,而作為這個事件中的核心人物,胤祺更是對此心裏感動不已,生出許多感慨來,原本以為在皇阿瑪駕崩後,他們這些先皇皇子們就要漸漸坐起冷板凳,都打算好了以後就做個低調的宗室,避開京中的紛爭,但沒想到老四居然這麽信任他,會將這樣的重任交給自己。

一時間胤祺恨不得對四爺剖心析肝,當場就要對四爺表達自己的一顆赤忱忠心,幸好他還保持了一絲理智克制住,收拾好行囊進宮向四爺慎重辭別,就坐上帆船南下,而在這期間還有一個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