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 戰鬥力

如果是美國人的“斯瑞克戰鬥旅”倒也罷了,國產的可就讓安尼爾少將心裏有些突突了。

要知道這種以機動力擅長的快速攻擊部隊,最適合在高原山地地區實施快速突擊和穿插。

沒辦法,誰讓這類部隊的初衷是為了延緩蘇聯重裝裝甲集群而設置的。

連年重裝部隊,“斯瑞克戰鬥旅”都能扛得住,那對上毫無裝甲部隊防護的輕步兵,那還不是降維打擊?

是的,新德裏部署在高原地區的部隊別看人數眾多,實際上除了幾輛聊勝於無的輕型裝甲車外,基本上沒有任何裝甲力量。

這也難怪,連供給所屬的二十多門火炮都是勒緊褲腰帶硬撐著維持,堪比後勤大貔貅的裝甲部隊就更不用說了,那是根本就負擔不起。

因為除了彈藥之外,還要充足的油料,不然坦克上去了你那也是擺設。

可問題是新德裏糟糕的後勤根本就撐不起一支連級規模的坦克部隊在高原馳騁。

正因為如此,新德裏駐高原的部隊只能算是一支輕步兵部隊。

這樣的部隊面對可以硬剛重裝部隊的“斯瑞克戰鬥旅”,怎麽打?

伏擊?阻截?還是反突擊?

總之安尼爾無論怎麽想,都沒有應對的可能性,因為國產的“斯瑞克戰鬥旅”已經將美軍當年提出的那套通用化輪式平台作戰單位概念完全實現。

一個營的100mm輪式突擊炮,與加強的一個連96A主戰坦克形成重要的突擊力量,不但可以輕松碾壓一切裝甲目標,而且是固定火力點和堅固攻勢的天然克星。

特別是在戰鬥工兵的配合下,如同鐵拳,砸碎一切防禦地帶。

隨後跟進的三個搭載步兵的步戰車營,可以在方向打開缺口後快速突進,然後沿著交通線一路穿插,對敵形成有計劃的分割和包圍。

與此同時配屬的03式300mm重型火箭炮以超過120公裏的最大射程,可以對敵方的交通要道,指揮機關,補給基地以及兵力集結點等縱深目標實施精準打擊。

05式155mm自行加榴炮則可以在30到50公裏的範圍內,對敵淺近縱深的要點進行火力覆蓋和戰場遮蔽。

而伴隨突擊的122mm輪式自行榴彈炮、122mm輪式自行火箭炮和120mm輪式自行拍榴炮,則可以對做深遠穿插的步戰車部隊進行近距離的火炮支援。

屆時,上世紀60年代的悲劇必將重演不說,嚴重性也會更大。

因為整個過程會快到一個令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程度。

依照安尼爾的專業角度來判斷,不會超過100個小時,甚至可能72個小時就已經奠定大局。

而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可能新德裏的決策連個眉目都沒有,人家就已經結束了。

至於增援……

安尼爾頹然的嘆了口氣,即便是要把輕步兵運到高原,以當地糟糕的路況以及落後的基礎設施,最快也要十天半個月才能完成兵力的集結。

到時候,連TM黃花菜都涼透了。

與之相反,國內處理增援和不急問題就不存在那麽多顧慮。

現如今已經在戰區高原展開的國產“斯瑞克戰鬥旅”怎麽來的?

那是依托強大的戰略空運力量從三千多公裏外的B軍區投送過來的。

為此,整個空軍一共動用了56架運-17plus中型運輸機、48架運-18NB大型運輸機、12架伊爾-76戰略運輸機。

占到了所有空中運輸力量的80%,可謂是傾巢出動,從淩晨開始以多架次、多批次的方式,將五千多名官兵,1864台套的主站裝備以及配屬的各類後勤保障物資運至雪區高原的野戰機場集結。

整個過程持續了22個小時,盡管還有部分人員和物資沒有完全到位,但安尼爾敢斷言,24個小時,最多不超過30個小時,這支成建制的國產“斯瑞克戰鬥旅”就會完成集結,投入作戰行動。

不到三十個小時呀,就能集結一直戰鬥力強悍的機械化作戰旅,這效率放眼全球除了美國和繼承蘇聯家底兒的俄國能做到外,估計只有被安尼爾親眼見證的國內了。

問題是國內只有這麽一支國產“斯瑞克戰鬥旅”嘛?要是在有幾支的話,是不是也可以在30個小時內完成投送和展開?

如果在配合青藏鐵路的超強運力的話,一旦動真格的話,是不是國內能在48到72個小時內在雪區高原集結一支戰鬥力十分強悍的重兵集團?

安尼爾少將是越想越是心驚,越想越是膽寒,最後幹脆把自己的筆記本電腦打開,把自己今天的所見所聞一五一十的向總部作了匯報,臨近末尾不忘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議,那就是不要在高原地區太較真。

這份匯報的確在新德裏內部引起了軒然大波,著實是沒想到國內的戰略投送力量會達到這種程度,然後連夜聯系安尼爾詢問他消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