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為此,中國騰飛又整整耗時了12年,方才做到了這一步。

當然,者不等於反艦道導彈沒有正式戰備值班,實際上從2007年年底,就有二炮部隊試裝了21號D型導彈,用於對海上大型戰略目標的戰備值班。

所使用的是用於精確打擊的常規彈頭,攻擊速度最高只有5馬赫,且為了增加命中概率,21號D型導彈采用的是雙彈頭布置。

雖說對海上大型水面艦艇目標的威懾是有了,但卻不敢保障首戰即摧毀。

畢竟人家又不是沒有反制手段。

5馬赫的速度看似很高,但也只不過是普通彈道導彈的一般攻擊速度而已,在標準6等一系列艦空反導系統日益成熟,“宙斯盾”艦艇不斷升級的當下,雖然會給航母艦隊的防空帶來一些麻煩,然而在總體上並不是不能應對。

畢竟通過遍布太空的紅外衛星預警系統,可以在21號D型導彈發射升空的第一時間做出判斷,並未相關航母編隊提供至少20分鐘的預警時間。

在此期間,航母編隊不但能夠完成防空網的布置和準備,航空母艦本身也會進行大範圍的激動規避,更重要的是編隊中的大型補給艦甚至護航主力艦都可以提前釋放誘餌信號,幹擾攻擊彈頭避開航空母艦。

在一系列軟硬殺傷手段的輪番招呼下,只有最好5馬赫,實際上平均只有3馬赫攻擊速度的反艦彈道導彈彈頭究竟能有幾個落在航母的甲板上,說實話連老天爺都很難估計得到。

正因為如此,這種第一代反艦彈道導彈說白了也就是解決個有無問題,威懾威懾對方心裏,檢驗檢驗這條技術路線的可行性,至於實戰價值,連國內相關單位都不怎麽看好。

所以在裝備上也有完全鋪開,只在華東和華南裝備了兩個導彈發射營,用於檢驗和培養部隊骨幹只用。

這要是放在諸如新德裏,乃至俄國這樣的國家,估計早就宣揚的滿世界都是了,威懾嘛,管他實戰價值高不高,反正說出去又不上稅,可勁兒的吹就是了。

問題是部隊要反艦彈道導彈可不是給自己長面子的,而是用來夯實自己的老底子的,是用來解決東南沿海某島懸而未決的問題的。

正因為如此,部隊對海上航母編隊的實力歷來都是料敵從寬,但凡有任何無法滿足毀傷或重創航母的條件,那都不是完美的打擊體系。

基於此,在第一代反艦彈道導彈似列裝不久,部隊便啟動了第二代反艦彈道導彈的研制,即26號導彈、21號D型導彈的改進型以及基於21號D型導彈的改進型的空射反艦彈道導彈。

而這三款導彈改進的重點只有兩個第一,加大攻擊速度;第二,提高攻擊彈頭的抗幹擾能力。

但歸根到底還是加大攻擊速度。

究竟多大?

中國騰飛給出的參數是最高可以達到12馬赫,平均攻擊速度為10馬赫,達到真正的超高音速,而之前的5馬赫彈頭則被降格為高超音速。

超高音速與高超音速盡管只是詞組組合的變化,但意思卻大不相同,至於在中國騰飛內部更是形成了一個不成文的鄙視鏈。

那就是10馬赫的才是真正的超高音速,至於5馬赫左右的只能被叫做偽超高音速,既然是假的超高音速,那麽再叫超高音速就不合適,於是就把高超音速這個名頭扣在5馬赫攻擊彈頭的頭上。

畢竟未來這種配備5馬赫彈頭的防務裝備是要出口的,跟客戶介紹時,說這種防務武器是偽超高音速多不好聽,搞得客戶好像買了假貨似的,叫做高超音速不但能跟真正的超高音速區別開來,還能讓客戶有種買了超高音速防務裝備的錯覺。

這也是沒辦法,除了中國騰飛嚼文嚼字的把兩者分得清清楚楚,實際上包括美國內在的其他國家,依舊是超高、高超傻傻分不清楚呢。

問題是人分不清楚,但雷達卻曉得那個厲害。

5馬赫一下的攻擊彈頭,因為速度不快不慢,雷達的連續波還是可以勉強跟得上彈頭的行進軌跡,這也就能為標準6之類的海上反導武器系統提供很好的攻擊參數,確保能夠精準的把彈頭給揍下來。

可速度達到10馬赫以上,無論多先進的雷達,波束一來一回確定的參數,準備再次確認時彈頭早就不知道飛到哪裏去了,也就無法進行軌跡的連續跟蹤,自然無法算出攻擊的角度、速度、高度和時間等具體參數。

除非能夠在彈頭飛行的航線上每隔3公裏就部署一座大型的相控雷達,形成雷達陣列才有可能抓住這麽快的彈頭軌跡,否則想都沒想。

可這麽做一來沒那麽多地盤兒讓你來建,二來成本也吃不消,所以面對10馬赫以上的攻擊彈頭,無論是陸基防空系統還是海基防空系統統統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