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 騰·洛馬

只不過中國騰飛覺得難度不大,航空業內卻不這麽想,包括不少業內專家在內專業人士不但覺得這項工作超出了國內現有的技術範疇,甚至覺得21世紀頭十年都未必能夠建立起來。

沒辦法,實在是航空業內的一大批專家學者並沒有將航空和航天有機的統合在一起,而是如同現階段國內的其他產業格局一樣,將其作為獨立的存在。

航空就是航空,航天就是航天,雙方是井水不犯河水。

正因為如此,空軍的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自然跟航天搭不上關系,偏偏在這方面航空尚屬空白,於是只在航空範疇打轉轉的自然是找不到好辦法。

這也就罷,關鍵是俄國人給的建議同樣令總部首長等人不太樂觀。

既然是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所以總部除了在國內廣發英雄帖外,也將目光投向了國外,歐美自然不用提,那是給多少錢都不會賣這類堪稱戰力支柱的核心裝備。

所以一開始總部就沒指望歐美,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俄國身上。

畢竟俄國祖上也是闊過的,八十年代蘇軍的諸兵種合成化集團軍的威力至今還是歐洲人心裏的陰影。

正因為如此,總部覺得只要價錢給到位,以前幾年俄國連底褲都拿出賣的尿性,應該可以“傾囊相授”。

結果卻沒想到,這次俄國非但不賣,而且還給來自中國的達瓦裏氏一個忠告,那就是與其在這方面做大筆投入,還不如省下來幹點兒別的,因為這種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實在是太燒錢了。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們俄國,在蘇聯時代在這方面的投入真叫一個不計成本,可結果呢?現如今雖然日子苦了點兒,但俄國自從放棄了這方面的高投入真能節省不少有用資金去辦其他更為重要的事。

比如說增加能源的開發力度;再比如說強化農業發展等等。

總之有的沒的說了一大推,全都是勸總部這邊別鉆牛角尖兒,好好的過好自己的小日子比啥都強。

率團前往俄國的總部首長又不傻,怎麽能挺聽不出來俄國的弦外之意,那就是他們的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在蘇聯解體後就徹底崩盤了,再加上這幾年的折騰,連他們自己都知道該怎麽辦,就別說拿出來賣了。

意識到這點的總部首長等人說不失望那是假的,從蘇聯解體到現在還不到十年,俄國居然頹敗如此,竟然這麽快就把蘇聯留下來的這麽重要的作戰支撐體系給折騰到失傳,若不是親眼所見,親耳所聽,早年曾在蘇聯留學的總部首長實在是不敢相信。

不過失望之後又有些頹喪,連俄國這樣有老底子的存在都很難復制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連半點兒經驗和積累都沒有的國內能做出來嘛?

結果就在總部首長結束對俄國的訪問,打道回府準備著急空軍相關負責人,準備將目標指示和指揮體系納入中長期發展規劃時,中國騰飛利用合成孔徑雷達、“天鏈”信息傳輸改良而來的數據鏈等航天技術,整合到TRJ-700支線客機為平台的空中聯合地面攻擊雷達指揮機方案便送到了總部首長等人的面前。

這時候總部首長等人方才意識到航空與航天之間的桎梏一旦打破竟然會產生如此濃烈的效果,與此同時也不禁佩服當年老總部首長的遠見卓識,將當時的騰飛集團設為橫跨航空、航天兩大工業門類的試點兒,並一直延續至今。

剛開始的時候還沒看出讓騰飛集團同時擁有航空、航天業務有什麽促進作用,畢竟當時的騰飛集團內部這兩大業務板塊也是各幹各的,同樣相當撕裂。

以至於不少人都對老總部首長的主張生出強烈的質疑,甚至某些領導幹脆提出將騰飛集團拆分,航天業務歸航天口;航空業務繼續讓航空主管部門把握,這樣不但責任明晰,而且也沒能更好的促進企業的發展。

好在當時的騰飛集團盈利能力強,正所謂一白遮萬醜,一個能夠持續盈利且創造巨額外匯收入的企業放在哪兒都是寶貝疙瘩的一樣的存在,如此情況下什麽產業、什麽格局都要往後面放一放。

但質疑聲這些年從未間斷過,因為業內的專業人士始終覺得當下的中國騰飛更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他們起家的航空業務上,就如同日本的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一樣,先把一個行業做精做透,再去想著開拓其他業務。

認為在三代機抓緊服役,四代機逐步上馬的情況下,具備一定先進航空技術的中國騰飛更應該集中力量於一處,而不是在龐雜的多業務格局中分散自己的精力。

好在,總部首長並沒有因為業內人士的意見改變中國騰飛發展的大方向,上還是遵照老總部首長當年定下的方針去執行,這麽多年對中國騰飛還是很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