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不是導彈,那叫制導火箭

所以巴洛托夫的思想轉變的特別快,既然在纖維材料方面被中國反超,俄國又在短時間內無法取得新的優勢,那就幹脆打得贏咱倆單挑,打不贏咱倆一夥。

畢竟包括米-28武裝直升機在內的一眾俄式武器裝備還是很有優勢的,唯一欠缺的就是材料,特別是先進航空材料方面的不足,只要能補齊這個短板,俄制裝備的競爭力還是很強。

當然了,真要這麽做的話,有可能令中國取得不少俄國原有的市場份額,但巴洛托夫也想得很明白,現在不做出些讓步,未來也會被中國一點點蠶食。

不說別的,WZ-12NB武裝直升機之前一點兒風聲都沒有,就這麽平白無故的出來了。

是國內保密做的好,讓外人不得而知?

拜托,一款復雜的航空產品,涉及到的東西數以萬計,總有些蛛絲馬跡讓人看出端倪,可WZ-12NB武裝直升機竟然毫無征兆,這說明什麽?

作為該機型的主要制造商的中國騰飛已經在上下遊配套上掌握了及其成熟的技術,平時分散在其他產品上,一旦需要立即整合起來就是另一件劃時代的產品。

而翻開中國騰飛的產品線,軍工產品的占比並不大,絕大多數都是航空航天領域的民用產品,最多也只是軍民兩用。

然而以此就能說明中國騰飛在軍工領域技術不行?

恰恰相反,人家中國騰飛不但行,而且還相當強悍,要知道軍民用兩用的東西有很多,而最大的門類就集中在航空航天。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衛星,實際上無論是光學衛星還是雷達衛星亦或是通信衛星,真的很難界定它們到底是軍用和民用。

因為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它們的性質也在發生變化,就拿海灣戰爭來說,美軍雇傭六家衛星運行公司的在軌衛星支援海灣地區的美軍行動,你能說此時的衛星是民用衛星?

航空領域同樣如此,美國通用動力用一款核心機衍生出數款航空發動機,幾乎涵蓋了所有軍、民領域,這又如何界定?

這便是寓軍於民的優勢所在。

俄國人從蘇聯時代就玩不轉,到了俄國時期同樣搞得不倫不類,沒成想中國騰飛竟然在不到二十年的時光裏就搭建出這樣一套理念極為先進的架構。

俄國或許可以憑借蘇聯時代遺留的遺產,暫時擁有相關的優勢,可五年之後呢?十年之後呢?又會怎樣?

巴洛托夫心裏很清楚,時間在中國騰飛這邊,既然擋不住了,那就合作共同賺其他國家的小錢錢不是更好?

至於代價……

俄國手裏又不是沒有好貨,拿出幾樣交換交換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巴洛托夫一番不要臉的長篇大論後,趁著現場的一眾小兄弟被自己給弄的五迷三道,一時緩不過勁兒之際,趕緊俯下身子,對著鄭權禮語速飛快的說:“只要能答應我們雙方在凱夫拉復合材料上的合作,一切條件咱們都好商量。”

此時鄭權禮也從剛才的震驚中回過味來,這巴洛托夫是要拿好貨了,問題是……

眼見鄭權禮的眼睛滴溜溜的轉,就是不說話,巴洛托夫甘心把心一橫:“我可以遊說俄國國內,向你們提供我們剛剛列裝不久的伊斯坎德爾導彈,而且還是技術指標最高的自用版本,射程500公裏,當今世界上任何防空系統在它面前都跟紙糊的一樣……”

鄭權禮再次被巴洛托夫的話給驚到了,沒想到連俄國視為支柱般的伊斯坎德爾導彈都給搬出來了,可見巴洛托夫對手上的凱夫拉復合材料是志在必得。

要知道俄國對伊斯坎德爾導彈的珍視程度可不亞於美國人對戰斧的鐘情,正因為如此,伊斯坎德爾雖然被俄國早早的推向國際市場,可想要買到完整版的卻十分困難,以至於外銷版本的伊斯坎德爾導彈性能縮水嚴重。

不但射程只有區區的290公裏,而且還無法做M型的桑格爾彈道的機動動作,唯一的亮點就是精度相較於老舊的“飛毛腿”和“圓點”這類短程導彈要高出不少。

當然,有人覺得290公裏的射程也沒啥,反正架構還是伊斯坎德爾的架構,買過來多添加燃料,把射程值充滿就行了。

國內曾經也是這麽想的,結果一查資料才發現,人家老毛子可比你想得周到,想通過增加燃料提高射程?

連門兒都沒有。

固體火箭發動機只夠290公裏射程,多了就報廢不說導彈內的制導系統也只提供290公裏最大射程的精確制導,過了就直接關機,導彈便成為另類的大號炮仗,能落到哪兒根本沒人清楚。

正因為如此,包括國內在內,起初對伊斯坎德爾有很大興趣的國家,在俄國的一番騷操作下紛紛勸退。

卻沒想到時隔多年,巴洛托夫竟然把俄國自用版伊斯坎德爾給拿出來,得虧是兩人私下協商,這要是公開的話絕對優勢一個震撼國際市場的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