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 MRJ支線客機項目(第2/2頁)

說法看似充分,也很高大上,更符合經濟學規律,可問題是國內的航空產業整體發展還不健全,很多方面都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如果沒有國家的補貼,別說跟國外的航空巨頭競爭,就是能不能維持下去都是個問題。

不說別的,騰飛集團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麽多年真正的航空產品除了無人機和小型飛機外,其他機型根本就不賺錢,能夠堅持到現在,還不是國家每年的補貼維持的?

如果去掉的話,騰飛集團就等於斷了動脈管,就算不死也得丟半條命。

這還是國內效益不錯的騰飛集團都扛不住補貼的取消,就更不用說其他廠裏,下場並不比印尼國家航空工業集團強到哪裏去。

屆時國內的航空工業只能用名存實亡來形容,下場並不會比日本相關產業好到哪裏去。

所以在這點上,國內同樣是咬定不放,如此雙方就僵持起來了。

若是其他國家,可能這事兒還得僵持很長時間,但日本這個民族跟其他國家不同,總喜歡台面一套,台下又一套。

再加上經濟停滯,日本急需開辟新產業以便給經濟提供新引擎,於是從九十年代中期便以三菱為核心,聯合住友、石島播磨、三井等大型工業財團,準備上馬MRJ支線客機項目,期望通過打造一款90座的窄體支線客機,令日本在半導體之外,開辟出一條航空產業鏈。

偏偏日本國內市場狹小,無法滿足MRJ支線客機項目的與其前景,只能投向海外市場才能獲得超額回報。

中國作為經濟潛力極大的發展中國家,自然成為日本航空工業界夢寐以求的海外市場,於是日本便私下提出,只要國內能夠開放MRJ支線客機的市場,他們便會在補貼的問題上讓步。

國內這邊一聽,這要是不答應那不成傻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