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十五章 1.36微米的誤差

是的,那一刻上到總部首長,下到普通技術人員又一個算一個,大腦全都是一片空白。

原本好好的“返回式衛星”就這麽在距離地面33公裏的近地軌道空間解體了,散落成數百個碎片,天女散花般在空中化為烏有,只有零星幾個碎片得以保留,掉落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荒漠中。

不僅如此,一直密切關注國內這次空間科學實驗的境外機構和媒體,在實驗失敗的第一時間便鋪天蓋地的報道國內空間技術如何如何落後,技術怎麽怎麽不過關。

甚至有西方媒體發出了國內僅憑自己的技術實力不足以在外層空間立足的評論。

換言之,這家西方媒體暗指國內航天依賴於國外技術才能會取得近些年亮眼的表現,可一到國外限制轉讓的技術領域,比如說所謂的“返回式衛星”時,國內真正的面目便暴露出來,想不拉胯都難。

此類觀點一出,其他媒體紛紛附和,一瞬間國外唱衰國內航天的聲浪可謂甚囂塵上,以至於不少想將商業衛星交給國內發射的政府組織或商業團體不得不望而卻步,生怕國內的技術真的拉胯,把他們的衛星給搞炸了。

不過這對騰飛集團乃至航天部門來說還不算切膚之痛,真正讓國內上下擔憂的是歐美某些受到洛馬、波音等航天巨頭們支柱的政客借著這份報道開始上躥下跳。

說什麽國內用他們歐美的先進技術擠壓了本國商業航天的市場份額。

還說什麽國內在商業航天中的巨額補貼違反了貿易規則。

其中一個名叫考斯克的域外某大國參議員更是在公開場合叫囂,要求歐美禁止向國內出口先進航天技術和設備,以便把高利潤的商業航天發射業務留在域外某大國,促進本國的就業。

雖然考斯克的鼓動並沒有讓歐美政府作出什麽實質性的動作,但在某些關鍵領域的技術轉讓和零配件出口卻對國內明顯收緊。

這對騰飛集團乃至整個航天工業而言無異於是釜底抽薪,要知道近些年國內的航天發展雖然很快,但短板同樣愈發突出,比如說先進材料,高靈敏度傳感器,先進加工設備等等,國內還無法自主生產,依然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

結果這個時候歐美限制航天領域的技術出口,對國內航天工業的發展顯然是不利的。

商業航天倒還好說,大不了損失點兒錢,可“殺手鐧”計劃可是堪比兩彈一星的國之利器,是中國在未來能否真正崛起的戰略基石。

尤其是在域外某大國航母戰鬥群戰鬥力愈發強悍,國家導彈防禦系統和區域導彈防禦系統這兩個脫胎於星球大戰計劃的彈道導彈攔截體系的穩步推進,愈發將“殺手鐧”計劃的必要性凸顯出來。

正因為如此,歐美限制出口對“殺手鐧”計劃的影響可謂巨大。

如若不然,總部首長也不可能發這麽大的火,實在是這次空間科學實驗的失敗猶如多米諾骨牌,引發一連串難以預料的後果,最終引發了一場航天工業界超級地震級的影響。

那就是無論國內如何評判,在國外眼裏,這次失敗就如同皇帝新裝中那個敢說話的小男孩,戳穿赤裸裸皇帝一樣,將國內航天短板和虛弱暴露無遺。

影響總部的計劃不說,丟臉還丟到國外去了,而且直接間接損失更是高達上百億。

別說總部首長,就算換任何一個領導都得氣得拍桌子罵娘。

更何況,莊建業和騰飛集團被罵也不冤。

因為失敗的主要原因就在纖維增強型陶瓷基復合材料的彈頭殼體上。

地面試驗數據表明,在彈頭距離地面45公裏的近地空間軌道進行第一次躍升時,彈體頂端的最高溫度將達到2750攝氏度左右。

在這個溫度下,殼體表面會產生一層2.36微米的氧化層。

根據騰飛集團的測算,這一層不足頭發絲直徑的氧化層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結果,事情出就出在這個氧化層上。

根據對回收的彈體破片的研究,技術人員們發現,地面試驗中2.36微米的氧化層的確微不足道,可在近地軌道的實際操作中,這麽薄薄的一層氧化層還是成為彈體最終解體的致命傷。

因為在高超音速狀態下,不但有高溫,高壓,還有氧化反應產生的蠕變性。

這就導致彈頭在距離地面45公裏的近地空間軌道上高速飛行時,2.36微米的氧化層在高速撞擊的空氣作用下對彈體表面造成卷麻花般的蠕變扭曲,最終不堪重負完全解體。

因此故障調查專家組的結論是,想要抗住這種蠕變沖擊,彈頭殼體的高溫氧化層必須小於1微米。

也就是說,事故的主要原因是騰飛集團在材料上的計算與驗證上出現嚴重紕漏,從而導致的試驗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