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三章 打破壟斷

聽了潘旭的話,記者立刻來了興趣,問:“能介紹下這套技術的具體應用嗎?”

“我們目前是將這套旋轉導向鉆井系統應用在勝利油田的老舊礦井上,以便能夠將周圍的分散成油氣也能夠開采出來,從而將即將封閉的老舊礦井重新煥發新的生機。

不過這套系統最大的應用卻是在海上石油天然氣鉆井平台上……”

潘旭舔著大肚子,一本正經的侃侃而談,然而他所說的每一個字卻如同一記記重錘轟擊在邁爾斯和蔡衛國的心頭上。

沒辦法,如果是空氣儲能電站是讓邁爾斯和蔡衛國稍微忌憚的話,那騰飛集團拿出來的這套旋轉導向鉆井系統可就是斷掉兩人腦袋的鋒刃,連半點兒轉圜的余地都沒有,直接完成GG。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簡單,兩人就是用這套系統脅迫中海油終止與騰飛集團的合作,從而打擊騰飛集團燃氣輪機的銷售業績。

因為無論是邁爾斯還是蔡衛國,都覺得旋轉導向鉆井系統只有美國才能掌握,而且也只有這套系統能夠讓海上石油天然氣鉆井平台的開采成本降低30%以上。

眾所周知,埋藏在海底的石油或天然氣,由於地址構造原因,不可能像中東沙漠地區那般,形成一個巨大的地址空腔,然後在空腔內部蓄滿了石油和天然氣,只要直上直下的插根抽油管子就能把石油給開采出來。

通常的情況都屬於氣泡似的多空腔不均勻分布。

這就導致海上石油的開采難度大不說,成本也高得嚇人。

為了維持成本,實現石油利潤,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海上石油開采都是找那些空腔儲量比較大的地方下井,等這處空腔開采結束,海上石油鉆井平台便會依靠自身動力,機動到下一處儲量大的空腔繼續開采。

至於其他的小空腔,就只能無奈的放棄。

然而往往這些小空腔內富含的石油或天然氣儲量加在一起遠遠大於那幾個大空腔的儲量,就這麽白白丟掉實屬可惜。

於是從八十年代開始,美國便根據墨西哥灣海上石油開采的實際情況,研制了一種能夠在地下靈活轉向的旋轉導向鉆井系統,使原本直上直下的豎直鉆井,成為可以被人隨意控制的靈巧轉頭,在地下一邊利用先進的探測設備勘探石油或天然氣,一邊利用自帶的抽取系統將石油或天然氣開采出來。

於是乎,這種旋轉導向鉆井系統在地下就如同遊戲中的貪吃蛇,追著埋藏在地下的石油或天然氣的空腔跑,吃掉一個就去下一個,直到把周圍數千米範圍內的空腔全部吸幹,在移動海上石油鉆井平台去吸下一個區域。

如此一來,海上石油或天然氣的開采不但提高了效率,更重要是能夠快速提高石油或天然氣的產量,從而維持住現有的成本水平,間接提高整個的利潤空間。

可謂是一舉多得。

正因為如此,從1994年美國將第一套旋轉導向鉆井系統應用於商業開采後,立刻便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引起了轟動。

靠著北海石油發家致富的挪威迅速跟進,從美國引進了數套旋轉導向鉆井系統,用於兩座已經被斷定屬於過度開采的兩個海上油田,很快便利用這種全新的開采技術將兩個老油田的產量提升到最巔峰時刻,為挪威創造十分可觀的能源財富。

周圍的英國、丹麥、荷蘭一看,各個都得了紅眼病,都希望能從美國引進這套系統,用於提高老油田產量,多賺點的能源方面的收入。

美國人這麽一看,好家夥,這東西是個不錯的搖錢樹,於是幹脆將旋轉導向鉆井系統作為敏感技術禁止出口,然後將手上的旋轉導向鉆井系統當做待價而沽的奇貨,用只租不賣的形勢或是單純的索取高額的租金和勞務費;或是與相關的油田進行產量分成。

總而言之,美國人把奇貨可居玩到了極致。

對中海油同樣如此。

邁爾斯從蔡衛國哪裏得知,中海油不但要擴大渤海和東海的海上油田規模,而且準備開始在南海進行石油勘探和開采,未來十年內需要相當龐大的海上石油專業設備。

作為海上石油勘探、開采最有效率的燃氣輪機生產商之一的GE,自然對中海油未來的舉措高度關注,十分希望能夠成為其唯一的燃氣輪機合作夥伴,獨享中海油未來十年的高額利潤。

如果沒有騰飛集團這個攪屎棍,GE的如意算盤估計就打贏了,問題是騰飛集團不但在幾年前就已經成為中海油指定的合作夥伴,成為過去三年間唯一的燃氣輪機供應商,不出意外的話,未來十年的燃氣輪機同樣是騰飛集團來提供。

怎麽弄也沒GE半毛錢關系。

眼瞅著肥嘟嘟的肉就要被騰飛集團搶走,身在中國的邁爾斯便利用這些年燃氣輪機加成套設備的模式,弄了一招毒計,讓中海油不得不用他們GE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