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 早兩年出來就好了

只見那架迎風而上的“小叉車”直升機,飛到一處陡峭的半山腰時,速度便降了下來,然後在空中做了些許調整,穩定住直升機本身與下方吊裝的鋼結構組件兒,便開始下降高度,緩緩靠近施工工人在就在半山腰處開辟出來一處不大的平台。

整個過程可謂一氣呵成,沒有半分的拖泥帶水。

陸航首長看著這一幕,整個人就跟看到了期盼已久的精彩電影一樣,專注、認真、一絲不苟。

時不時的還要放下望遠鏡,揉揉眼睛,生怕眼花看不清楚。

而此時,“小叉車”直升機上面的吊裝鋼索在絞車的轉動下將下方的鋼結構件平穩的放下來,地面負責安裝的工人在鋼結構件距離塔基還有些許距離的時候便開始調整結構件的方位細節。

很快在地面人員的引導下,鋼結構件穩穩的與塔基切合,焊工拿著焊槍在需要焊接的地方下手;鉚接工拿著巨大的鉚釘固定在事先預留的固定孔;安裝工開始在各處扭動緊固螺栓……

總而言之,安裝工地上的工人各司其職,很快塔基上的鋼結構件便完成初步固定,隨即有工人爬上鋼架,將吊裝的鋼索拆下來。

一直懸停在半空中,為下面工人做吊裝支撐的“小叉車”直升機立刻開動絞車,將鋼索收上來,然後迅速拉升,在施工現場的山巒饒了一個圈兒,便加速朝著陸航駐西南某團的駐地快速飛去。

不過就在這架完成吊裝的直升機離開不到半個小時,另一架“小叉車”直升機,吊裝著全新的鋼結構件兒快速飛來。

同樣是不懼山區裏亂竄的風;同樣是一氣呵成的抵進,下降,放組件;同樣的安裝迅速有起飛繞圈,離去……

如此周而復始,幾乎每隔二十到三十分鐘便又一架“小叉車”直升機飛過來,精準的完成吊裝後在快速離去。

這下不止是陸航首長看傻眼了,就連卞凱這位專業人士也看的目瞪口呆。

如果一個架次兩個架次都這麽穩也就算了,說明騰飛通航的直升機飛行員中的確有能人。

問題是兩三個小時的時間裏,飛了差不多七、八個架次居然每個都穩健的如同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一樣,就不由得卞凱心驚了,難不成騰飛通航的直升機飛行員個頂個都是王牌?

若真是如此的話,有著國內飛行員名冊的部隊怎麽就不知道?

……

“如果沒預計錯的話,‘小叉車’直升機上面應該用了電傳操縱系統,不然每架飛機不可能都那麽精準。”

令卞凱疑惑的問題,一直在村子裏看著這一切的約德爾卻很明確的說出了自己的判斷,旋即放下手裏望遠鏡,長長的呼了一口氣:“性能不錯的發動機,又應用了電傳操縱系統。”

話音未落,約德爾眉頭忽然一皺,有些不解地說道:“正常情況下,都不應該這般保守才對。”

約德爾的納悶兒不是沒道理的,“小叉車”直升機整體結構跟美制的S-64,空中吊車很相似,看上去是緊跟世界潮流。

但實際上S-64,空中吊車是美國五、六十年代的產物,到了八十年代已經完全被更先進的“支奴幹”直升機所取代,退下來的S-64,空中吊車經過翻新後,投入到世界工程建設市場,這才有了空中吊車的威名。

換句話說,S-64,空中吊車並不是啥先進技術,甚至在某些方面做的很糙,並不符合當下直升機發展的潮流。

如果中國人用的技術都是平平常常的低端貨也就罷了,可從實際效果上看,“小叉車”直升機的動力不差,又實現了電傳操縱,如此好的條件,居然弄出個不上不下的東西,這讓約德爾何止是不解,簡直是匪夷所思。

不過這也就是約德爾站在村子裏遠觀,而沒有近距離的探查甚至拆開琢磨,不然就不是匪夷所思了,而是根本就看不懂直升機為了什麽會是這麽個樣子。

若說先進,裏面的某些部件兒還真沒的說,氮化矽軸承,齒輪、軸、軸承一體化組件都有應用。

可要說保守的話,裏面源自六七十年代的設計和結構真的是比比皆是。

總而言之“小叉車”直升機就是一個先進技術與保守設計的綜合雜糅的一個怪胎。

之所以如此,很簡單,“小叉車”直升機並不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新機型,而是老款直6的改進型。

正因為如此,“小叉車”直升機繼承了許多直6上的設計與結構,只是將當年直6較為薄弱的渦輪軸發動機,主減速器部件兒以及飛行控制系統進行了顛覆性的改進。

所以“小叉車”直升機與其說是一款新機型,倒不如說是直6直升機的全狀態呈現。

因為當年的直6就是因為發動機,主減速器以及飛行控制存在嚴重缺陷,試飛時事故頻發,最終導致下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