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多尼爾-228運輸機

“轟隆隆~~~”

隨著一陣轟鳴的雷聲,傾盆的大雨如瓢潑般傾盆而下,瞬間就將遠處的山巒變得模糊一片,看著窗外已經如同溪流般不斷下墜的雨水,門丁格爾黃色的眉毛不由自主的皺了皺,旋即轉過頭,端坐在椅子上,雙手伏在打字機上飛快的敲出一串漂亮的英文字符:

1987年4月17日,喜馬拉雅山南麓地區的降水仍在持續,這裏的道路泥濘不堪,機動車輛根本無法行駛,只能依靠人力和牲畜勉強維持對外的道路。

然而不幸的是,昨天晚上,突然的山洪沖毀了唯一通向外部的道路,被困的不止是當地的百姓還有駐紮這裏的軍隊。

據當地官員介紹,他們有足夠一個月的存糧和其他生活物資,前段時間輪換的駐軍也帶了一批,相比之下國境線對面的中國形勢更加嚴峻,因為他們背後的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在六千到七千米。

突如其來的降雨摧毀的不僅僅是這裏的橋梁、道路還有農田,同樣也將對面賴以維系的對外通道斷絕,而中國只有區區24架S-70“黑鷹”直升機可以執行飛越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

可顯然這些直升機的數量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應對日益嚴重的山洪災害。

為此當地駐軍指揮官今天上午曾表示,如果中國方面無法對災區進行救助,他們出於人道主義願意幫助中國進行救援。

雖然我很願意見到當地駐軍對中國一側的幫助,但現實卻並不樂觀,雖然當地官員和駐軍軍官信誓旦旦的保證他們的物資充沛,即便道路被沖毀,也不會影響生活,可根據我的觀察,當地居民的糧食和食鹽已經所剩無幾,然而當地官員和駐軍卻沒有絲毫發放物資的意思。

當然,我這個駐外記者的物資是有保證的,不過價格卻比之前貴了三倍,而且只收英鎊或者美元。

種種跡象表明,當地的情況並不如同那些官員和軍官說的那麽樂觀,具體情況我會在後續詳細報道。

路透社記者,馬丁·門丁格爾,於魯格爾鎮。

當最後一個字敲完,門丁格爾將新聞稿拿下來仔細的看了兩遍,沒發現什麽問題,就準備到後面的電報室,將這篇新聞稿發往位於新德裏的路透社的分支機構,然後在經過分支機構形成正式的新聞,以路透社的名義發往全世界。

為此門丁格爾從桌子底下拿出一小瓶柴油倒入小型發電機中,然後使出吃奶的力氣,將柴油發電機啟動,等了五、六分鐘後,待發電機組預熱完成,這才接通電源,啟動無線電發報裝置。

可就在門丁格爾一番忙活,總算可以發報的時候,房門忽然被人從外面推開,一個披著雨衣的高大男子闖了進來,門丁格爾不悅的皺了下眉頭,剛準備一陣口吐芬芳的把來人給罵出去。

就聽闖進來的人搶先一步開口:“一架雲雀Ⅲ在前往這裏的途中墜毀了,機上四人全部遇難。”

門丁格爾聞言立馬從摘掉頭上的耳機,從椅子上站起來,滿臉詫異的問著來人:“真的?”

來人把頭上的雨帽摘下,露出一張滿是胡須且滄桑的臉,沖著門丁格爾得意的一笑:“我們法國生產的直升機,消息自然確切無比。”

“有沒有更加具體的情況?”門丁格爾追問。

來人卻從口袋裏掏出一份新聞稿,毫不客氣的說:“把這份發往新德裏的法新社分支機構,你要什麽,我都告訴你。”

門丁格爾沒有去接,反而一臉警惕的看著來人:“馬塞洛先生,別告訴我你們法新社窮到連一台發報機都不給你配。”

馬塞洛毫不在意的攤攤手:“的確,他們沒有給我配發報機,而是給了部衛星電話,可沒有電的情況下,那東西就是個磚頭,而且還扔不遠。”

聽了這話門丁格爾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昨晚之前,災情沒有進一步擴大還好,這個地方至少還有電,可自打災情嚴重後,電力設施被損壞殆盡,至於什麽時候能恢復,沒人知道。

別說馬塞洛的衛星電話,就是門丁格爾自己的也跟磚頭沒啥區別。

好在門丁格爾供職的路透社,曾經借著宗主國的身份在這片南亞次大陸上走了個遍,對某些地方的了解程度甚至比當地政府還要細致,所以拍門丁格爾進駐的時候除了先進的衛星電話外,還配了傳統的小型柴油發電機和電報發送設備。

如此門丁格爾才能源源不斷的向上級發送一線報道,馬塞洛就沒有這個便利了,但他也不是那種鉆牛角尖兒的人,都是駐外記者,誰手上有什麽趁手的家夥事兒,自然是心裏有數。

於是寫完新聞稿之後,立馬披上雨衣就找過來,就跟自己家一樣,沒有半點兒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