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分散業務

如果是一般性行業,面對來勢洶洶的浣城市,莊建業也就順水推舟了,先不說這些年浣城市對騰飛廠的照顧,單說人家開出的條件就非常打動人心。

整個騰飛廠現有管理層和組織架構不變不說,政策上也給了極大的優惠,至於莊建業本人,更是在仕途上給了一條極為明確的提拔路徑。

只要騰飛廠劃歸浣城市,立即增補莊建業為市委委員,轉過年就能上調省委或政府部門擔任副廳級的實權部門領導,然後返回浣城市擔任主要領導,主持地方工作,從而成為一手抓企業,一手抓地方的實力派領導幹部,如此再熬上幾年,一個副省級幹部是穩穩當當能拿下的。

如果在努努力,上調中央,成為核心層的領導也不是不可能。

盡管這條路有很明顯的誇張成分,但平平安安升到副省還是半點兒問題都沒有,莊建業要說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畢竟他自從參加工作的那天起,最大的夢想就是要做個混吃等死的鹹魚。

由國企轉為仕途,顯然很符合莊建業當初規劃的人生路線。

至於錢財方面的事情,寧家兄妹已經起來了,完全可以作為莊建業在經濟上的後盾,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混到退休怎麽也能熬到市委書記這樣的位置,安安穩穩一輩子挺好。

講真的,在與浣城市政府主要領導談話後的一段時間內,莊建業都有些後悔把騰飛廠帶上航空制造的不歸路了,如果當初一門心思弄雪糕,搞制冷設備,再不濟一直沿著電風扇、電冰箱、空調的一路走下去,自己一頭紮進地方政府的懷抱多好。

只可惜,騰飛廠已經不是當初的二十三分廠,而是成為以無人駕駛航空器和小型燃氣渦輪動力裝置為核心的純真航空制造企業。

盡管兩大核心業務在1986年第一季度的營收占比不過40%左右,但這兩大主營業務的發展潛力卻十分巨大,更何況騰飛廠還掌握著幾項獨有的關鍵技術,更是讓騰飛廠有可能成為國內航空制造領域不可或缺的一環。

光憑這一點,上面也不可能將這樣的企業交給地方,更何況騰飛廠還掌握著一條對外吸收先進航空技術的交流渠道,就更不可能將其下放。

除了政策因素以外,更重要的還是H公司的現實威脅。

而這也是讓莊建業不得不正視自己的處境,擁抱地方是好,但也間接降低了H公司絞殺騰飛廠的難度,莊建業雖然不清楚林德曼對騰飛廠的布局是什麽,但兩輩子的經歷讓他很清楚國外資本的套路,因此可以預見H公司圍殺騰飛廠不過是一個契機而已,並不存在任何阻礙。

如此情形下,騰飛廠除了要打造自己的殺手鐧意外,應對的手段並不多,無非是分散配置所屬業務,避免被人一窩端掉,再就是盡量拖延H公司下手的時間,以便多做些準備而已。

拖延H公司下手的時間顯然很被動,再說以如今騰飛廠的現實情況來說也不具備多少拖延的手段,所以為了避免H公司的突然打擊,現階段也只有分散配置業務這麽一條路可走。

如果放在九十年代末,莊建業想要分散旗下業務很簡單,成立各種關聯公司,將資產注入就好。

然而如今是八十年代中期,產權還沒明晰呢,就更別說股份了,你想成立關聯公司,現行的法律都還沒有這類表述,你成立就有可能違法。

可要是不這麽幹的話,已經結成一坨的騰飛廠,一旦被H公司不惜代價來那麽一下,所有業務一個都跑不了,全都被H公司一勺燴了,如此辛辛苦苦全都白搭不說,連東山再起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擺在騰飛廠眼前的就是一鍋夾生飯,莊建業這個添柴燒火的大師傅要做的就是把這鍋夾生飯煮透,煮熟。

其難度可想而知。

好在莊建業在這方面早有布局,通過聯營、掛靠、托管,將騰飛廠近兩年新建廠房全部放在零度廠、飛行機械研究所等與其密切相關的企事業單位下面。

就連剛剛合作的華北光學研究所,都收納了一個騰飛廠新成立的配件兒廠,然後以托管的名義由騰飛廠負責管理。

如此這般,騰飛廠的科研實驗中心、機械設備生產廠、部件生產廠已經全部分散出去,但還有醫療設備和模型業務握在手裏。

本來莊建業還想該怎麽辦,便在這個時候國家開始向地方放權,連帶著企業的管理權也逐步下放給地方。

莊建業一看,覺得把這兩個業務交給浣城市挺合適,畢竟騰飛廠的總部就在浣城,正所謂打斷骨頭還連著筋,就算交給地方,只要騰飛廠握住渠道和核心配件,就算以後這兩個業務跳反,也翻不出什麽浪花。

結果莊建業跟浣城市的幾個主要領導一說,幾個領導腦袋搖得跟撥浪鼓似的,根本就不同意,至於理由很簡單,這兩個業務雖然盈利但沒有出口創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