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財政危機

譚振之所以會這麽想,很簡單,財政沒錢了。

至於錢哪兒去了,當然是折成外匯,去國外購置生產線去了。

進入1985年,國內最熱的莫過於雷州的進口汽車倒賣了,以至於雷州人民常常掛在嘴邊的十億人民九億倒,還有一億在尋找,都成了當年的流行語。

然而把眼光脫離雷州這個個別區域,放眼整個國內,就會發現,類似的經濟過熱現象不止於雷州,幾乎全國各地都在上演。

只不過其他地方幹的不是倒賣進口汽車這種明顯打擦邊球的生意,而是開始大規模的從國外引進成套的產品生產線。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既有改革開放來到1985年進入一個關鍵的窗口,也有發達國家因為人力、技術成本上升準備轉移低端制造業,同時也有永宏廠這樣率先引進國外生產線從而擺脫困境,成為改革典範的刺激。

當然,國人對發達國家高技術的向往,以及急於改變國內落後面貌的迫切心理,也是大規模引進的重要原因。

但不管怎樣,這股風潮可謂席卷全國,幾乎到了一個廠沒有一兩個對外引進項目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的程度。

對於這種承接發達國家制造業轉移的戰略機遇,國內準確的把握住,不能不說對未來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沿海的制造業,就是靠著這波風潮起家,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講,85年的引進風潮是有積極意義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不符合國情的貪大求洋;沒有規劃的盲目引進,缺乏核心技術的外包式采購可謂比比皆是,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很不幸浣城所在省便成為比比皆是的哪一類,其瘋狂程度比前幾年的永宏廠還要激進,從去年年底到現在,浣城所在省以工業強省為口號,引進了2條冰箱生產線,4條彩電生產線,16條西服生產線,20條罐頭生產線,另外還有6條家具生產線……

這麽多的生產線可不是說說人家就給的,那是要用真金白銀去買的。

然而浣城所在省,作為一個內陸省份,本來就不富裕,一下子掏了這麽多錢,財政雖然能應付,但也免不了有些緊張。

一些地方部門的幹部們見狀,為了向上更進一步,覺得,恩~~這是個好機會,正所謂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如果自己在這時候幫著緩解下緊張,是不是還能冒冒頭兒。

問題是他們創造不了收入,怎麽辦?可以向企業要啊。

在這方面浣城的以廖楷為核心的幾個幹部最為積極,作為省內為數不多財政富裕的地區,直接喊出浣城財政只留三分之一就夠用的口號,好在上面還是了解情況的,不按照他們的做法來,但也沒有明確的對他們的做法表示反對。

這就助長了他們的氣焰,折騰得更加厲害。

在如此情況下,作為以一廠養一城的騰飛廠自然逃不過他們的法眼,一些攤牌和費用莫名其妙的就扣了下來,細細一算,竟然達到了總利潤的3%。

這還是看在騰飛廠是出口創匯廠,省、市兩級明確要求基於扶持的結果。

不然翻上幾番都是少的。

當然廖楷等人也覺得,把騰飛廠弄的元氣大傷也不好,不管怎麽樣也是浣城一塊招牌,廖楷等人還要那騰飛廠撐門面。

沒辦法,騰飛廠可是省內為數不多的出口創匯廠,而且還是年創匯千萬美元級別的,就這成績放到哪兒都是實打實的政績,正因為如此廖楷等人還是把騰飛廠當成寶貝兒中的寶貝兒,沒往死裏搞。

可一旦沒了出口訂單,失去了出口創匯的標簽該怎麽辦?

好辦,寶貝兒你依舊是寶貝兒,只不過廖楷等人與企業完全對調,廖楷他們自己才是真的寶貝兒,企業反而成為給寶貝兒輸血的采血庫,除非讓他們吃飽,否則根本停不下來。

前段時間浣城下屬縣就有個知名的出口創匯廠,因為經營不善導致外商訂單取消,導致出口創匯指標無法完成,本來當地政府還想幫扶一下,可廖楷他們過去一折騰,硬是從企業撕下近一半兒的利潤,弄得企業差點停產,到現在還沒緩過來。

譚振最擔心的就是這個,外貿廳還幫扶?估計早就跟廖楷他們串通一氣,打著幫扶的名義過來,一看,呦~~騰飛廠一個外貿訂單都沒有,還等什麽?一堆的收費和攤牌就下來,40%的利潤先拿來再說。

騰飛廠不說徹底被打斷脊梁骨吧,元氣大傷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這還是年中,到年底又會拿多少?

如果是其他廠譚振管都懶得管一下。

不管怎麽說廖楷等人是那種下面有基礎,上面有人脈的厲害角色,譚振作為初來乍到的“新人”,真的不想跟這幫人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