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又見《騰飛航空》

本來這一切都很順利,以色列的IAA公司技術實力總體來說要比騰飛廠強出不少,畢竟IAA除了無人機業務以外,在航電系統上也頗有建樹,而在這方面騰飛廠的能力幾乎為零。

因此H公司與IAA和合作不單單是優勢互補,更是一種強強聯合。

至於騰飛以為能保護自己的產品專利,H公司根本就沒放在眼裏,IAA公司在航空氣動方面的水平並不差,按照TY-2無人機平台稍稍改動下,不但能完美避開騰飛廠的專利限制,說不定性能比TY-2的更好。

再加上H公司通過司法部招標鍛煉出來的航電系統的整合能力,陸軍的一款戰術偵察機真的不是什麽問題。

然而就在H公司摟著新馬仔IAA公司準備大幹一場時,陸軍裝備采購局卻突然給H公司發來一份新的產品項目說明書。

希望H公司能在原來的“先鋒”無人機的基礎上,增加任務半徑和續航時間,並大幅提升航電系統的技術水平,以便能夠與美軍最新的C3I聯合作戰指揮系統相連接,從而在未來戰場上做到與空軍、海軍陸戰隊,甚至是海軍支援艦艇等陸軍的聯合作戰力量共享前線偵察信息。

提升航電系統的技術水平,H公司並不擔心,畢竟他們最擅長的就是這個部分,再加上美國國內先進的計算機和通信設備比比皆是,H公司的辦法真的不要太多。

問題是增加任務半徑和續航時間可就讓H公司有點兒抓瞎了,要知道美國陸軍的新參數要求“先鋒”無人機具備一千兩百公裏的任務半徑,續航時間要不少於十五個小時。

發現-1無人機只有5小時的續航時間,兩百四十多公裏的任務半徑,陸軍的新要求等於是把發現-1無人機的指標硬生生提高了好幾倍。

這下可就難住H公司了,盡管他們手裏又騰飛廠無人機平台的詳細數據,可航空器絕不是簡單的放大或者縮小就能解決問題。

如果這麽簡單的話,美國就沒必要花重金打造波音747了,找幾個人做個C47的放大版不就行了。

正因為如此,得到消息的李斯特第一時間就聯系了陸軍采購部門,說了下H公司遇到的困難,希望陸軍方面能給自己這邊多點兒時間。

可陸軍根本就不買賬,直接告訴李斯特如果H公司做不了,他們就會轉給其他承包商,畢竟C3I聯合作戰指揮系統不是陸軍一家參與,空軍、海軍還有海軍陸戰隊都有份兒。

幾家互通有無之下,陸軍的戰術偵察無人機真就不叫事兒,負責承包的軍火巨頭簡直不要太多,隨便找一個都能弄出一個不錯的無人機平台,唯一麻煩的就是陸軍需要多等一段時間罷了。

而時間正是H公司強於其他軍火巨頭的獨特優勢,一旦這個優勢沒了,H公司在其他軍火巨頭面前什麽也不是,陸軍也就沒有繼續合作的必要,因為陸軍跟通用、克萊斯勒、洛克希德這樣的巨頭才是長期的利益共同體。

H公司雖然優秀,但在美國這樣的小螞蟻簡直不要太多,如果沒有特有的優點,陸軍真的懶得看上一眼。

李斯特自然是清楚自己這一點,在人家巨頭面前,H公司真的連只蚊子腿兒都算不上,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對陸軍的訂單十分看重。

這不單單是因為借此H公司就可在美國巨頭林立的航空業內徹底站穩腳跟,同時也能坐穩美國無人機領域一哥的寶座,這對H公司日後的發展可是太重要了。

要知道美國國內的幾大航空制造巨頭還都盯著有人駕駛飛機不放,相互掐得那叫一個生靈塗炭,反觀無人機領域卻沒有特別關注,這就讓H公司看到了一個夾縫中發展壯大的機會。

陸軍的訂單也證明了這條路的正確性,同時也讓其他巨頭略微的回過味兒來,如果H公司失去了先發優勢,丟掉了陸軍訂單,意識到無人機蛋糕美味的巨頭們,回過頭就能把H公司拍成渣渣。

所以得到陸軍態度的李斯特顧不得其他,連夜就飛往以色列,以簽署無人機生產線轉讓的名義,去了IAA公司,並在不經意間問了下他們有沒有辦法延長“先鋒”無人機任務半徑和續航時間。

IAA公司的答復與之前給美國陸軍的說法一樣,都是6到10年。

李斯特不甘心,又用其他辦法,私下問了IAA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得到的答復依舊是6到10年。

李斯特的心情跟當初的美國陸軍一樣,都跟日了狗差不多,6到10年的時間,水果沙拉都TM涼透了,還要你的無人機幹毛用?

當然這話李斯特憋在心裏沒跟以色列人說,畢竟無人機生產線即將起運,幾個專利技術也正在交付,這個節骨眼兒上跟IAA鬧翻對H公司得不償失。

於是李斯特便不動聲色的回國,一邊揮舞著大把金錢,希望能用金錢換取時間;另一方面趕緊把情況通報給幕後的老板林德曼,以便讓這位人脈極廣的老爺子出出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