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微生物工業

超寄生蟲的發現,給了托德很多新的思路。

如果將『龍骨』寄生蟲比作一套戰鬥機甲的機械骨架,那麽『超寄生』這種微生物學現象,就允許托德在這副『機械骨架』上安裝各式各樣的作戰模塊。

例如『蜂巢』寄生蟲,就可以作為通訊模塊進行裝載和應用。『蜂巢』的母體,可以埋入指揮官的『龍骨』之中;『蜂巢』的子體,可以埋入軍團戰士的『龍骨』之中。由於人的神經系統與『龍骨』寄生蟲的神經網絡相連接,作戰期間,騎士團的指揮官將不再依靠傳令兵、戰鼓或者旗號來傳達作戰指令,而是直接將大腦中的指令發送至『龍骨』中的『蜂巢』母體,再通過母體的聲波震蕩來向子體們發送指令。

這種通過『蜂巢』寄生蟲來進行通訊的方式有利有弊。

優點:

一、操作難度較低,省去了大量的學習成本。無論是傳令兵、戰鼓還是旗號等戰爭通訊方式,都需要指揮官和士兵進行大量知識的學習和儲備。而且在戰場上由於通訊指令錯誤,造成戰機延誤甚至戰鬥失敗的例子,在歷史上屢見不鮮。

二、無視天氣、光線等因素對於通訊的影響。雨雪和夜晚作戰,在中世紀基本上算是沒有任何章法的混戰。通過『蜂巢』進行聯絡,則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

缺點:

一、通訊距離有限。『蜂巢』聲波震動的聯絡最大距離大概為50米左右,超過這個距離,訊息效果會慢慢變差。

二、指揮官的陣亡,可能會引發混亂。由於『蜂巢』寄生蟲的溝通機制是一個母體對應多個子體,如果擁有母體的指揮官不幸陣亡,其他人將無法替代其位置進行訊息傳遞。

不過總的來說,利大於弊。

托德完成了寄生蟲的研究,將實驗材料處理完畢後,總算松了口氣。

走到戶外,他放下了心頭之事,心血來潮想在小鎮中轉一轉。

平時,他更多選擇待在教堂和實驗室中。一方面是因為實驗室缺乏助手,諸事都需要他親力親為;另一方面,他每次到了戶外,總會被一堆人『圍觀跟隨』。久而久之,他也懶得再出去了。

由於是下午,鎮中的居民較少,托德順著教堂旁新規劃的街道,邊走邊看,逐漸走入了騎士團本部的施工營地。

喬帶著幾個修士,和一幫工匠在場地上,就著圖紙開始進行施工前的測距和分塊。

托德的到來,讓一群人放下了手中的事務,過來行禮。

建築施工這種事情,托德並不明白,看了眼喬手中的設計圖,他倒是發現了一個事情。

帶著幾分穿越者的優越感,托德朝著修士們問道:“我看圖紙上的材料,大多是磚石和木頭,為什麽不用水泥呢?”

讓他一臉懵逼的是,喬居然回答道:“那個用不了。”

托德有些驚訝:“你知道水泥的制作方法?”

喬奇怪的看了他一眼:“當然知道,在修道院的圖書館中,就放著古泰羅帝國的水泥制作技術。”

(在前世,古羅馬帝國不僅生產水泥,還可以生產混凝土,他們制造的混凝土燈塔甚至可以屹立兩千年不倒。可惜托德不知道。)

托德急忙問道:“那為什麽不用呢?”

喬將圖紙交給了其他修士,找到附近的一截木料作為坐凳,向托德仔細解釋了緣由。

古泰羅帝國的水泥制造技術,之所以現在用不了,原因就是古泰羅的水泥材料中,有一樣非常重要的材料——火山灰,而且是一種特殊的火山灰,只有加入這種材料,水泥才能堅硬並耐用,而暮西鎮附近可沒有這種火山。

解釋完這些,喬又說起幾年前,他曾經試過用鐵匠鋪的爐渣去取代火山灰。但這種替換材料後的水泥,硬度和耐久均不合格,根本無法使用,他也就放棄這個念頭了。

獲知了這些訊息後,托德離開了騎士團本部的施工營地,一邊走在路上一邊開始思考。

現在他的腦海中有三種水泥。

第一種,現代工業常用的水泥,俗稱波特蘭水泥(Portland cement),主要化學成分為矽酸鈣(氧化鈣和氧化矽)。當與水混合時,會發生復雜的物理和化學反應,被稱為水合(hydrate)。從水泥加水拌合後,成為具有可塑性的水泥漿,到水泥漿逐漸變稠失去塑性但尚未具有強度,這一過程稱為凝結。隨後產生明顯的強度並逐漸發展成堅硬的水泥石,這一過程稱為硬化(harden)。

第二種,異世界的古泰羅水泥,它與前世的古羅馬水泥極為相似,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火山灰。生石灰就是氧化鈣,火山灰的成分就是氧化矽。

第三種,修士們使用爐渣替代火山灰的自制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