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他們配麽?呸!

趙桓尋思著你莊成益不過就是個戶部尚書,你丫懂個屁的戰爭跟經濟?

先不說國雖大,忘戰必危這種後世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就算單純的以大宋為例子,那戰爭也不存在虧本的可能啊。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的說法聽過沒有?

國庫拿錢給樞密院用來采購火器,樞密院拿錢找工部采購,工部再把錢發給那些下屬的工坊,工坊再把錢發給工人,工人的收入大大提高,消費能力也會大大提高,到頭來你戶部的稅收不也就高了?

表面上看來是有一部分錢被炸成了硝煙,可是硝煙散去之後就會有大片的土地進入大宋的口袋。而大片的土地也就意味著大量的資源——

三佛齊那邊除了象牙,香料之類的好東西之外,同樣還有大把的礦藏可供開采,整個三佛齊可是遍布著石油、天然氣、錫、鋁土礦、煤、黃金、銀等礦產。

除了錢財之外,幹了三佛齊還能把國內的矛盾向外轉移,讓那些精力多到無處發泄的青皮們從此勇於公戰而怯於私鬥,不僅能弄來回大量的勞工去搞基建,順便還能弄點兒黃金回來補補國庫的窟窿。

也省得坐擁石見銀山的國庫還天天跑老鼠。

基於這個前提之下,一個勞工五貫錢的價格那還能叫個事兒?那特麽就是戰略投資好嗎!

還有什麽營建新都,社學,修路,疏浚河道之類的,這些不都是正常的基建行為?基建是花錢,但是大搞基建不僅能讓百姓的收入提高,同時還能帶動經濟的發展,要不然怎麽會有奇觀興國的說法?

堂堂的戶部尚書連這些都不知道,居然還有臉上書來指責朕!我呸!

“彼三佛齊之地有金礦。”

趙桓一邊在心裏瘋狂吐槽,一邊隨手在莊成益的奏疏上批注了這麽九個字。

只要有了這麽九個字的批注,剩下的事情就不用趙桓再去關心了——莊成益那老貔貅一定會想盡辦法催著樞密院出兵搞定三佛齊。

處理完了一堆題本之後,趙桓又把心思放到了金國身上。

跟漢、唐、明三個堂口比起來,原本的大宋確實是個弱雞,這是毋庸置疑的,因為漢、唐、明那三家都是出門砸別人家的場子,就算偶爾砸不贏也不會吃虧,最起碼也能落個保本。

而大宋是坐在家裏等著別人來砸,這也是大宋的戰爭勝率遠高於漢、唐、明但是卻被認為是弱雞的原因。

再怎麽高的勝率也難掩自家被人砸到一地雞毛鴨血的事實。

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大宋之所以這麽弱雞,除了其自身重文抑武所帶來的毛病之外,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很重要且經常被人忽視的原因——

遼國不是那種只知道騎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金國同樣也不是。還有後來的蒙古,同樣也不是只知道騎馬砍殺的蠢貨。

實際上,無論是遼國還是金國乃至於後來的蒙古,這些堂口的學習能力也不弱。宋朝有步人甲,金國有鐵浮屠。蒙古不僅有重甲騎兵,甚至還率先搞出了回回炮之類的大殺器。

大宋攤上這麽一堆鄰居也真是倒了大黴。

就像現在,盡管趙桓已經盡可能的嚴防死守了,但是大宋剛剛才開始列裝的燧發槍還是被金人偷偷學了去。

盡管金國那邊的精度不高,射程也不如大宋這邊,但是人家金國也不含糊,直接就玩起了火力覆蓋的那一套,希望能通過提高火力密度來解決精度不夠的問題。

然後趙桓就總有一種拿錯劇本的感覺——

一個講究高精度,另一個講究多就是好,怎麽總有一種鷹醬和兔子的即視感?大宋就好像是鷹醬?金虜反倒更像是兔子?

這特麽不對啊混蛋,肯定是拿錯劇本了!

“著將作監與工部、皇家學院想辦法提高燧發槍的產量,著皇家學院加快火炮的生產與列裝。”

既然燧發槍的泄密已經是無可挽回的事實,那就幹脆用大宋最擅長的手段來搞死對方——金國的生產能力不如大宋,研發能力也同樣不如大宋,大宋只要在這兩方面保持住領先,想要懟死金國倒也不難。

最主要的是,大宋的火器一定要比金國那邊的多!單位火力一定要比金國那邊的強!火力密度也一定要比金國那邊的高!

只有大宋才能作為火力不足恐懼症晚期患者,也只有大宋才能火力洗地!至於金國那些建奴的便宜祖宗,他們拿著兔子的劇本算怎麽回事兒?難道還想摸著大宋過河?他們配麽!!呸!

……

韓世忠手裏拿著樞密院那邊發過來的軍令以及工部、戶部那邊發過來的聯合行文,一張老臉上寫滿了糾結與蛋疼。

官家讓自己把勞工都送到順天府,樞密院要求自己盡量抓捕勞工,工部和戶部則是拜托自己派人保護好那幾個負責勘探的工部員外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