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頭發有些不夠薅的

喝退了朝堂上圍過來的一眾文官,李綱又咳了一聲,待眾臣們都安靜下來之後才開口道:“先各自散去吧,不要議論,不要私會,不要外傳。今日之事,終究會有個說法。”

百官之中卻有人叫道:“何不求見太後?”

“誰?”

李綱打量了一眾朝臣們一眼,見始終沒有人站出來承認,便也不再追究,只是冷哼一聲道:“誰願意去求見太後就自己去,不要拉上其他同僚。”

朝堂上的一眾大臣們頓時傻眼了——你身為當朝太宰,都這麽慫的嗎?

“都散去吧。”

李綱又接著說道:“誰要是有什麽想法,可以先交題本上來,本官絕不阻攔,而且會在第一時間將題本轉交官家。”

被李綱這麽一說,朝堂上的一眾大佬們頓時心中一顫。

你特麽當朝太宰都慫成這個蛋樣,還指望大家夥兒跳出來作出頭鳥?當誰傻呢這是!

然後一眾心有不甘卻又無可奈何的大臣們就紛紛散去了,倒是沈顥以及六部尚書沒有跟其他人一起離去,反而留在了李綱身邊。

待朝臣們都走的差不多了,沈顥才向著李綱拱了拱手,說道:“既已奉詔,下官這就回去整頓禦史台,到時還少不得需要中書省和吏部幫忙。”

李綱點頭應下了,執掌吏部的李若冰也點了點頭,說道:“份內之事,必不推辭。”

等沈顥也轉身離去之後,李綱跟剩下的六部尚書在紫宸殿裏大眼瞪小眼的瞪了半晌也沒瞪出個所以然來,最終還是李綱率先開口,說道:“罷了,先去中書省。”

跟大宋歷代官家所謂的改革只是修修補補不一樣,趙桓所謂的改革基本上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把整個大宋的體制全部給幹翻重來一遍。

尤其是以某院為藍本的中書省,以某院下屬各部、司為模型的六部,包括布政使司、州、縣、鄉四級結構以及其下依六部例所置的廳、局、處、科,外加趙桓沒說但是寫在了小冊裏的很多東西更是照搬了整合了某土鱉的一部分制度。

至於對樞密院的改制,還有各級軍隊的編制改制,那就已經不是基本上照搬,而是類似於用GHOST之類的玩意直接把某土鱉的軍制給全盤復制了。

說不好聽點兒,趙桓所謂的改革基本上就是一鍋大雜燴,從秦漢開始一直到後世種花家為止,歷史上所有出現過的制度,甚至是某些沙雕網絡小說裏的制度政策都被趙桓拿來參考了一下。

所以李綱和李若冰等人就很頭疼——

哪怕趙桓給他們的小冊子裏已經用圖畫和文字進行了說明,可是真要落實下來,也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比如布政使司這個機構。

如果按照官家給的規劃來看,布政使司的職位大概跟一路之長類似,然而兩者不同的是,一路之長是在汴京城裏待著辦公,實際上的地方事務則是由路中四職來處理。而且為了避免出現唐末藩鎮尾大不掉的局面,這路中四職其實是互相牽制的。

然而這個布政使司,卻是個居於地方的實職,說一句封疆大吏也絲毫不過。或者說的再直白一些:如果不是布政使司只能管民,手裏並沒有絲毫的軍權,那這個布政使司根本就是唐末的藩鎮,漢末的諸侯!

那麽問題來了——

這麽牛逼的官職出現在大宋,讓誰上?不讓誰上?

官家說的倒是容易,先將天下分為三十六個布政使司,而且把大概的位置也畫出來了。可是這也意味著吏部得先弄出來三十六個布政使!

除卻布政使之外,中書省下轄的六部還要再往下探,一直延伸到鄉一級,這其中就意味著吏部除了要先準備好知州、知縣、知鄉這三個層級的主官之外,另外還得準備從布政使司到鄉一共四級的六部下探官員。

原有的地方官員?

說句不客氣的,朝堂上的這些大佬們心裏也清楚,原有的地方官員肯定會有留任的,但是數量也絕不會多就是了——

就沖著那些地方官員們多半都喜歡唱詩喝酒逛青樓的德性,這些人也必然適應不了改制之後的官場。為了這些人的狗命著想,現在就讓他們滾蛋反倒是在保護他們……

除去吏部的這大堆爛攤子,剩下的五部基本上也差不多,就連往常存在感極低的禮部也是一大堆的破事兒要處理——

改制後的禮部除去原有的國子監要改制,掃盲計劃也歸於禮部,還額外又增設了教育司,專門負責社學、鄉學、縣學、州學,一級級的學堂也跟過去的學堂變得不同。

那麽,官呢?

別看官家經常喊著大宋幾千萬人裏想當官的有的是,可是想挑選出合格的官員,卻也沒那麽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