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

這是個等級森嚴的時代,皇帝要將事情的來龍去脈查出來並不算難,下五旗包衣闖進禦花園這種事情實在太離譜,如果不是親眼看到,沒有人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真的發生。

禦前侍衛很快將查出的結果送到康熙面前,真相沒有他之前想的那麽嚴重,但也足夠讓他冒火。

戶部的確有些膽大包天的蠹蟲,然而這件事情說到底只能讓人想起四個字——陰差陽錯。

清承明制,朝廷裏沒有宰相,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掌握實權,在此之外還有內閣大學士,但是內閣大學士的權利未必比得上六部尚書。

戶部是六部油水最多的地方,康熙知道裏面有各種各樣見不得人的隱私,以前事情沒有鬧出來,他能睜只眼閉只眼當做什麽都不知道,萬萬沒想到他們能荒唐到這種地步。

各地上報各種費用的時候必須先給戶部交錢也就算了,連京城裏往下發的錢財都要克扣,朝廷缺他們的俸祿了嗎?

說到底,皇帝陛下還是有些想當然,制度和現實有很大的區別,有些時候政策的確是好的,但是地方官員實施不當,好政策也能變成壞政策。

他覺得朝廷的大臣在他眼皮子底下幹活,不敢太過分,事實上,膽大包天的人比他想象中的多得多。

戶部的賬本上寫的是一回事兒,真正發下去的錢又是一回事兒,那些人管著朝廷的錢袋子,拿回扣這種事情再常見不過,就連兵部打仗往上報賬,不讓他們留點油水的話軍餉物資都發不下來,何況別的事情。

一層層的扣下來,發到底下人手裏的能有一半都是戶部的官兒高擡貴手。

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兵部武,刑部嚴,工部賤。

戶部管著國庫,裏邊有些不為人所知的破規矩很正常,問題就是,這次戶部出了個即將調回盛京老家的狠人,想著下五旗的包衣少拿點錢不礙事兒,索性直接把錢拿走了大半。

他沒想到的是,旗人沒有攢錢的習慣,包衣們更是手裏有多少錢就花多少,朝廷的錢發不下來,他們是真的一點積蓄都沒有,為了活命也得往上鬧。

德妃在烏雅氏被逐出內務府後很少和宮外有聯絡,不是她不想,而是沒辦法和宮外有聯系,以前烏雅氏的人在內務府幹活,有什麽事情見個面都很方便,現在烏雅氏的人都在宮外,再想見面難度蹭蹭蹭往上漲。

皇帝看在她的面子上沒有處理她的父祖兄弟,對烏雅氏旁系的人卻沒有留情面,敢碰他的錢袋子,必須從重處罰。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烏雅氏一族在內務府經營那麽多年,雖然被逐出內務府,但是他們還是上三旗的包衣,在宮外也算有體面。

雨季的時候京城閑散的壯丁都被拉去救災,烏雅氏的男丁也不例外,戶部下發的錢財到他們手裏已經沒有多少,本來應該由他們分給其他人,但是他們以為那點錢只是烏雅氏自己的分例,自己人分還不夠,根本沒想到那些錢不只是他們的。

內務府上三旗包衣和宮外的下五旗包衣過的日子很不一樣,他們過慣了大手大腳的生活,沒少埋怨出宮之後分例變少,領錢的時候還罵著戶部的主事不把他們當回事兒。

六部和內務府是兩個系統,他們在內務府辦差的時候,六部的主事和他們說話也要客客氣氣,自從被逐出宮廷,日子過的是越來越不順心。

還好宮裏的娘娘聖寵不衰,如果沒有娘娘的照拂,他們還不知道要被糟踐成什麽樣子。

前些年內務府的賬目出問題,被貶出宮的不只他們烏雅氏一族,四阿哥已經長成,六阿哥也開始辦差,等皇子們將來幫扶他們一下,烏雅氏遲早會回到內務府。

戶部的官兒被人捧慣了,更不會熱臉貼人家冷屁股,他們發錢的還沒說什麽,領錢的就給他們甩臉子,慣的他們。

一差二錯之下,下五旗的包衣就一點錢也沒拿到,等烏雅氏的人意識到出了差錯時,再想發錢也來不及了,而且他們拿到手的錢本來就不多,別說手裏沒有錢,就算有也不想拿出去。

被驅逐出宮的烏雅氏子弟求到德妃的弟弟博啟那裏,博啟開始沒把這些事情當回事兒,簡親王和直郡王日理萬機,哪兒有功夫管底下包衣的事情,隨便找人讓他們沒法上去告狀不就得了。

烏雅氏在包衣裏也算是頗有威望,這事兒本來就是戶部辦的不地道,如果不是戶部扣的太多,哪兒還有接下來那麽多麻煩。

下五旗的包衣都是些泥腿子,沒錢就沒錢,找相熟的人在簡親王府和直郡王府守著,他們找不到大旗主小旗主,還能闖進宮找皇上告狀不成?

他們知道宮門朝哪兒嗎?

博啟隨口將人打發了出去,湊巧他的福晉進宮給德妃請安提到這些,本來這件事會慢慢平息下去,奈何德妃心中有怨,博啟福晉走了之後就派親信想法子和宮外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