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第3/4頁)

九阿哥不只有皇上和兩宮太後寵著,他還有個名為皇貴妃實為皇後的額娘,太子殿下對這個弟弟也寵的不行,這位爺身體不好,敢和皇上對著吵架,當年皇上不小心把他氣病了,那段日子就是皇帝在後宮都擡不起頭。

這小祖宗,難伺候著呢。

越受寵的孩子越不容易成長,九阿哥在宮裏那麽受寵,就算好幾年沒見,他也能想象出這孩子的性子和他當年做侍衛的時候無甚兩樣。

連生是他的長子,又天生不喜吵鬧,小小的孩子在他這個親爹面前都喜怒不顯於形色,兩個孩子在一起,就算年齡差了五六歲,也是他兒子看上去更像兄長。

有事情做的時候時間過的飛快,很快到了午飯時間,胤祈和曹顒一起吃飯,吃完之後歇一會兒然後喝藥,於是又發現一個曹寅派兒子來陪他的原因。

不光他要喝藥,小連生也要喝藥,更重要的是,他喝一碗,小連生喝兩碗。

這麽一對比,碗裏的藥似乎也不那麽難以下咽了。

話說小連生身體也不好嗎?

小小年紀就喝那麽多藥的情況他只在自己身上見過,但是這小孩兒看上去並不像帶病的樣子,難道是什麽他沒聽過的疑難雜症?

胤祈把碗裏的藥喝完,嘴裏含著蜜餞戳光球統,【前輩,你能掃描出來小連生身上的病症嗎?】

光球統沉默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選擇善意的謊言,【別擔心,不是什麽大毛病。】

何止不是大毛病,那簡直是一點毛病都沒有,它掃描不出來這小孩兒身上有什麽病症,但是他能掃描出來碗裏究竟是藥還是酸梅湯。

曹寅看上去濃眉大眼,怎麽還搞這中小動作,這是確定他們家傻崽看不出貓膩嗎?

哦,瞧這真情實感的模樣,他還真沒看出貓膩。

此時,康熙那邊,皇帝陛下聽到下人來報,說九阿哥乖乖的把藥全喝完了,挑了挑眉朝曹寅炫耀道,“朕怎麽說來著,小九雖說嬌氣了點,但是待底下的弟弟妹妹向來極好,讓他看到連生喝兩碗藥肯定心疼的不行,這一心疼,就不覺得自己的藥苦了。”

曹寅早習慣了皇帝私底下沒個正行的模樣,如果納蘭容若在,他們倆還能互相訴苦,這次容若留在京城沒有隨駕出京,只有他自己承受皇帝的厚愛,他是真的有點撐不住。

宮裏的阿哥格格們是九阿哥的弟弟妹妹,他家孩子何德何能,怎麽能和阿哥格格們相提並論?

還有,看您這安排的熟練程度,用這法子騙九阿哥多少回了?

*

聖駕在江寧停了小半個月,康熙接見了許多大臣,還換了便服帶著胤祉胤禛去外面親自感受百姓的生活如何,江南富庶,自從官道通常,商賈來往便利,外出經商的人越來越多。

商賈不只著眼於陸上,搭船出海的也越來越多。

父子三人帶著侍衛在外面溜達了幾圈,然後就準備離開江寧,天氣越來越暖和,馬上就到雨季,再不巡視河道,等下了大雨再巡視就來不及了。

黃河對中原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遠古開始,這條大河就養活了無數人,同樣也吞噬了無數人的生命,歷朝歷代,治理黃河都是重中之重。

明朝末年戰亂頻繁,河堤多年失修,洪澇災害頻發,大的決堤就有八十多次,已經沒法說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康熙繼位的時候,黃河已經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再不治理,黃河周邊就真的不能住人了,百姓可以遷移到別的地方,但是沿岸都是上好的莊稼地,難道也荒著不成?

黃河淮河沒法合流入海,運河也受到波及,漕運受阻,影響的不只有河岸兩邊的百姓,更是全天下。

江南的糧食主要靠河道運輸,如果漕運受阻,麻煩可就大了。

在大家夥兒收拾好東西要離開江寧的時候,胤祈終於克服了水土不服,可憐的九阿哥好不容易隨駕來了次江南,愣是在織造府中一次門都沒出過,簡直是聞著傷心,見者落淚。

康熙要巡視運河,車隊沒有按著來時的路回去,而是繞到運河,順著河道前行。

外面悄無聲息開始下雨,胤禛拉上簾子不讓風吹進來,不緊不慢的給弟弟們講歷朝歷代如何治理黃河。

從上古神話到春秋戰國,治水基本采用都是“疏通為主,圍堵為輔”,大禹治水便是如此,將地形地勢熟記於心,然後沿著低窪的地方,以人力硬生生將河道挖開,讓黃河能夠沿著原本的道路入海。

孟子有言,“禹之治水,水之道也。”

所謂的“道”,就是利用水往低處流的現象來治水,黃河淤泥多,將河道挖寬,水就能繼續往大海的方向流,而不是走到半路就決堤。

但是人力畢竟有限,上遊不斷的有泥沙沖下來,拓寬河道治標不治本,等到春秋戰國時期,百姓越來越多,住在上遊還好,下遊的百姓簡直苦不堪言,一旦遇到黃河決堤,身家性命就都保不住,於是,治水又變成了圍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