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第2/4頁)

太子爺臉上帶著禮貌的微笑,看著篝火映襯下顯得更加沒有精神的老四,再看看旁邊精神飽滿恨不得他們家汗阿瑪再多誇幾句的老大,只想感嘆一句: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

好在他和老四相比還算不錯,如果是老四來說,那就會變成: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悲催的老四,唉,太慘了。

康熙爺從來沒有像今晚這麽舒坦過,以前天下不穩定,蒙古各部也是看熱鬧的心態居多,他隔幾年出巡一次不只是為了看草原的風光,更是為了讓蒙古各部知曉,大清的皇帝在時刻盯著他們,不管是科爾沁還是喀爾喀,亦或是漠西的準噶爾部,朝廷都在看著他們。

如今局勢一天比一天安穩,他平定了三藩,收復了台灣,打退了北方的俄人,還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修築了一條從科爾沁直達京城的通天大道。

官道通暢方便的不只是來往的商人,更重要的是,京旗的大軍從京城前往科爾沁快馬加鞭只需要以前的一半時間,如果草原有動靜,京城能以最快的時間反應並派兵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蒙古王公們在朝廷撥錢給他們修路的時候就傻了,誰不知道修路費錢,他們的錢自己花還不夠,哪兒會費心思到這種事情上,反正騎上馬什麽路都能走,只要他們的馬夠好,再難走的路也不在話下。

不過有便宜不占是傻蛋,朝廷修路不要他們花錢,修就修唄,他們還能攔著不成?

他們知道朝廷要重修官道的時候,只覺得康熙可能是高興瘋了,想著法子想花錢而已,發現那些被派到草原幹活的不是尋常工匠以及服役的百姓,而是正兒八經的八旗子弟後,更覺得康熙是腦子有問題,不光想把自己變成窮光蛋,還想折騰到眾叛親離。

皇帝不靠譜?好事兒啊!

蒙古王親本就是被滿人打的沒脾氣才不得不臣服,他們自持黃金血脈的身份,但凡和成吉思汗那一支有丁點的血脈關系,就都著光復祖業的雄心。

想當年,成吉思汗的領土那麽廣闊,現如今他們不光只能在草原上苟延殘喘,甚至連自治的資格都沒有,只能臣服於大清朝廷,要是成吉思汗知道他的後人淪落到如此下場,他們的下場肯定異常淒慘。

不過蒙古各部沒落了幾百年,就算要論罪也不應該論到他們身上。

直到京城的八旗子弟把路修好,然後直接在旁邊安營紮寨不動了,這些蒙古王公才後知後覺反應過來,不對啊,皇帝從來不會幹賠本買賣,現在路修的通暢,調兵布陣豈不是更方便了?

如此奸詐!果然是被那些漢人給帶壞了!

*

康熙知道蒙古各部從來沒有消停過,就算是最早臣服他們的科爾沁,私底下也和準噶爾有著聯絡,喀爾喀的紮薩克圖汗、土謝圖汗和車臣汗之間更是鬧的不可開交,不過這些暫時不重要,等他們發現只憑他們根本抵抗不了準噶爾的入侵之後,自己就會去京城求援。

向朝廷臣服,還是被準噶爾吞並,聰明人都知道該選哪一個。

篝火晚會熱熱鬧鬧的結束,皇帝陛下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看著給他長了不少臉的兒子們,大手一揮將他們全部帶進帳篷開始開小灶上課。

太子要明白為君之道,胤禔胤祉胤禛等阿哥要輔佐太子,自然也要學本事,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以後他不在了,這些兄弟就是太子最大的依仗。

先帝去的早,他的兄弟長成的也不多,隆禧走後就只剩下

二哥福全和五弟常寧,就算常寧再不著調,他也不舍得將這個僅剩的弟弟罰的太狠。

他如今已經有十幾個阿哥,如果都能長成,太子以後就不會像他一樣捉襟見肘,打起仗來選誰做主將都不放心,宗室中能夠帶兵打仗的親王貝勒不少,專權擅權的更多,這種要命的活兒必須得他的親兄弟來幹才放心。

胤禔雖然憨了點,但是在帶兵打仗上的天賦比他們二伯還強些,只要性子不那麽急,以後定是大清的將帥之才,胤祉胤禛都偏愛讀書,以後在朝中也能為太子保駕護航,底下的小的現在還看不出來,不過只看現在,太子登基之後的幫手就已經比他多了。

康熙看著出類拔萃的兒子們,酒意微醺開啟了話癆模式,胤禛難得沒有和以前一樣對開始話癆的汗阿瑪避之不及,反而聽的不住點頭。

皇帝就要將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人心不可控,比起遠支的宗王,當然是親兄弟更可靠,比如他的十三弟怡親王……額……這輩子應該是十四弟了,比如他的十四弟……算了,還是直接叫名字吧,比如他的胤祥,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別說旁支宗王,就連同父同母的親兄弟都比不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