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文華清氣

“詔曰,新科狀元葉行遠,公忠體國,不避艱險,其志可表。朕心甚慰,遂其志,著吏部斟酌授官。然其行不可不彰,故仍按舊例,先授翰林院修撰,其後轉遷可也……”

皇帝的詔書完全符合規矩,並非是出於己意的中旨,而是堂堂正正經過了司禮監、內閣和六科。葉行遠的上書一到,便是留在內閣的四位大學士也知道無法批駁。葉行遠既然敢如此行事,那該給的風光不可能不給。

大獲全勝。葉行遠淡然而立,聽到詔書內容的時候,深自感到與隆平帝已經有了一份默契。

現在諸位內閣大學士灰頭土臉,而且最終沒能擋住他進翰林院轉一圈,雖然最終的結果仍然是葉行遠出京。但是自請戍邊,與被陰著趕出京城,這可完全是兩個概念。

葉行遠上書煌煌萬言,豈是核心就是一個意思——我主動請求去最邊疆最苦的流放之地當官,你們就不用趕我啦!

這也是當他得知李夫人幫他謀到了瓊關縣之後的靈機一動。在另一個世界,葉行遠大學畢業的時候就曾經援藏三年,雖然沒有得到什麽實質的好處,但是級別還是得到了破格提拔。不過後來他專心學術而非仕途,這才成了大學裏最年輕的正教授。

在軒轅世界這個時代,沒有什麽“官員援邊”之類的說法,但道理是相通的。沒有人願意去危險、貧窮的地方,而作為光鮮的狀元郎,更是有挑肥揀瘦的權利。然而你主動表示要去,這就是高風亮節,朝廷無論如何不能駁你,還得高調的為你表彰。

當然在別人看來,無論是先授翰林院修撰,還是品級的提高,這些都比較虛。要是一輩子被壓在邊疆回不來,或者幹脆埋骨他鄉,這種東西再多也沒用。

所以正常人都不會往這個方向去思考,誰知道葉行遠完全不走尋常路!

“他真的不怕回不來?”宇文經的三觀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他並非不知人間疾苦的年輕書生,而是曾遊學天下的真儒。如今邊疆之地都不太平,動輒就有生命之危,葉行遠不會懷著僥幸心理,認為內閣在被他打臉之後,還會給他安排一個安逸的地方吧?

南方諸土司之地,要是與他們勾結沆瀣一氣,或許能過上安生日子,但也意味著別想再回到中原權力核心。至於西面和北面,戰事頻頻,妖族、蠻族打草谷,流寇搶糧攻擊縣城,在那兒當官就像是坐在一個火山口上。

宇文經毫不懷疑,雖然諸位閣老未必有準備,但一定會給葉行遠找一個適當的職位,讓他可以好好“享受”,以作回報。

“是了,此人無論省試會試,都是在亂世之中取勢之人,如今雖然是真刀真槍,他還真未必怕了。我們統統低估了他的膽色,這才有此之失。”宇文經嘆息一聲,覺得葉行遠真是智勇兼備,可惜偏偏走了邪路,成了聖人文教最大的威脅。

故而雖然他心中隱隱佩服葉行遠之志,但還是狠下心腸,迅速調整心情,琢磨著如何將此人不動聲色的壓制在邊關。

只要葉行遠身老邊疆,幾年幾十年之後,京中誰還會記得這個驚才絕艷的少年?

“你既然不怕死,那就讓你求仁得仁!”宇文經咬緊牙關,進一步去打探消息,勾連諸位閣老不提。

五位閣臣之中最沒面子的就是沈孝,其余幾人終究沒有出面。沈孝剛剛才出言訓斥過葉行遠,這時候看了他的上書,又得了聖旨,不得不換了副面孔,幹巴巴的勉勵幾句。

總算沈孝城府甚深,不至於當場發作,但心中窩火,自不待言,更恨其余幾位閣臣上墻抽梯,讓他沒個下台。

既然狀元照舊授了修撰,榜眼探花也算是沾光,沒有必要再去外地任職。仍授翰林院編修之職,吏部也樂得收回兩個肥缺。

文虛懷為葉行遠鏗鏘文字所感,心中熱血澎湃,也想要一樣自請戍邊。但念及家中長輩,終究還是啞了口,只悶悶的受了翰林職位,並無太多的歡喜。

除了他們三人之外,包括陳簡在內,另有數人選為庶吉士,其余諸人各自授官,或入六部,或放外地,便不贅述。

瓊關縣的缺仍然留著,葉行遠心中有數,也不著急。便先受了修撰,與諸位新翰林一起,同往翰林院接受清氣灌頂,順便獲取神通。

葉行遠大約打個轉就得回來重新任職,但他已經心滿意足,翰林修撰的神通不知能否保留。但清氣灌頂是實實在在的好處,當初他選擇想走地方路線,最可惜就是覺得喪失了這個機會。

現在魚與熊掌兼得,豈能不喜?

到了翰林院,葉行遠當先而行,意氣風發。陳簡跟在他身後不遠處,眼睛幾乎要噴出火來,昨日在沈大學士府門前他還出言譏諷,如今卻只覺得臉上火辣辣的掛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