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詭異的平靜

“當然是撫台大人。”唐師偃見了三位大人的帖子,欣羨之余,也熱心的幫忙給葉行遠出主意,“藩台、臬台兩位大人雖然在省內自有一系,但終究是撫台大人的品級最高。你不見自撫台回城,藩台大人便偃旗息鼓,退避三舍?”

但話才出口,他又猶豫了一下,躊躇道:“只是臬台此人心狠手辣,與你又有夙仇,這次向你示好已經是投石問路,你要是不理,只怕他另有手段。

藩台大人與我們又多些香火情面,若是將這功勞給了他。結合之前以工代賑事,他說不得還得升一升,成為巡撫也為未可知,對我們的感激也最大。”

定湖省內的情勢復雜,臬台經營已久,勢力盤根錯節,藩台掌控民政,也自有一套班子。撫台品級雖高,但卻也不能只手遮天。

所以這才是葉行遠遲遲沒有做決定的原因,自己費那麽大勁兒,將流民和鴉神教揉成一團,終於輕飄飄的力挽狂瀾,讓各方都能收獲一個滿意的結果。他可以低調,但在這件事上,卻非得收獲足夠的好處才行。

葉行遠笑道:“祥瑞報於朝廷,等反饋回來,約莫還得有些時日。這段時間該是幾位大人最著急的時候,我卻還得忍耐一陣。”

他把廟祝喚來,吩咐道:“你替我分別去回這三位大人,就說我因為勞累過度,又病了,要在廟中休息幾日,等日後再去拜訪。”

唐師偃倒吸一口涼氣道:“你可真沉得住氣,這時候還敢等著諸位大人,這是誠心要待價而沽?”

葉行遠瞥了他一眼,淡然道:“原本不欲如此,奈何已經到此地步,自然只能順水推舟,也是無奈。”

唐師偃無語,葉行遠這膽氣也是不簡單,哪個秀才敢這樣同時對省內三位最高官員這般拿大?也只有葉行遠一人了。

如唐師偃所料,葉行遠正想是要待價而沽,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正是他擡價的最好時刻。如果葉行遠待在丹原縣不回來是最好的,如今既然回來了,也只好故技重施裝病不出。

葉行遠又病了,這消息反饋到三位大人手裏,他們都只能苦笑。這小子還真是不想多費一絲腦筋,連一個新借口都懶得想,這是赤裸裸的擺架子啊。

然而現在他們也拿葉行遠沒辦法,現在這小小秀才在他們眼中就是個功勞大禮包,是人人爭搶的香餑餑。

潘大人想起當初見個假大賢還得三顧茅廬,也習慣了葉行遠的行事風格。他沉思一陣,問金師爺道:“如今流民亂事已平,又有鴉神祥瑞,葉公子回返省城,到底在打什麽主意?”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葉行遠這個態度,顯然是在等著幾位大人給他開出條件。此人小小年紀,不知怎如此精明。

金師爺撓頭道:“葉公子乃是大智慧之人,心思難以揣測,錢財之類他也不大重視。不過依學生看來,他一直避免節外生枝,保持低調,一心只攻讀詩書,只怕最重視的還是讀書人功名。”

潘大人點頭,讀書人正途就是科舉,其它虛名猶如浮雲,便斟酌道:“是了,之前他將唐師偃推出來,不願居功。此次流民生亂,也是因為受逼迫太甚,他才不得不去解決。

葉公子去丹原縣之前,也未曾與我們商量,不曾求得任何條件,只怕也是早有了這樣的主意,這讀書人氣節倒是可敬。既然如此,我們在省試之中如何助他?給他一個舉人功名?”

金師爺想了一想說,“舉人功名,只怕不夠,以葉公子的本事,只要無人搗亂,他一個舉人功名是穩的。”

這倒也是,潘大人一時語塞,這可如何是好?葉行遠無欲無求,只想要在省試之中走科舉正途,可偏偏在這件事情上也很難給他好處,讓人棘手。

與此同時,按察使萬大人也是在與他的心腹刁師爺商量,“葉行遠所重,唯有功名。既然如此,只有欲予先取,讓他知道厲害,方才知道舉人的珍貴。”

刁師爺眼珠子骨碌一轉,奸笑道:“大人所言甚是,只是葉行遠此人性子執拗,想要攔他,卻不可是大人出面,也不可讓他發覺此事與大人相關。

之前王學政弄那一出科考,只怕葉行遠到現在還懷恨在心,大人本來就與葉行遠不對付,要是讓他記恨上了,祥瑞之事,只怕難成。”

萬大人大笑,“這個自然,本官自有主張,他有耐心穩坐釣魚台,難道我們幾人,還不如他不成?”

接下來就是拼耐心的時間段了,祥瑞之事,已上報朝廷,接下來便是候著京中指示,將鴉神祥瑞護送進京。這中間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可以運作,而省試卻也離得不遠了。要在這裏做文章迫使葉行遠就範,如果運作得當,並不是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