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冷場了

在葉行遠咄咄逼人的氣勢之下,眾人皆啞口無言,就算有少部分人心懷鬼胎,看見丁舉人和俞秀才受到的折辱,哪個還敢多嘴?

丁秀才回到人群裏,猶自憤憤不平。旁邊有交好的趙秀才說,“這葉行遠不懂得過剛易折的道理,他在那裏把自己拔的這麽高,但看他一會兒怎麽下台?”

丁舉人本想就此拂袖而去,但聽到好友如此想勸,一想也是這個道理,便又隱忍著留了下來。

葉行遠見無人應對,又對眾人道:“看來諸君已無異議,甘願同進同退,那今日驅周集會就算定下了!”

然後呢?難不成你慷慨激昂的喊幾句口號,就想領著我們去攻打縣衙?眾人不由得想道,不乏存心要看笑話的。

此時葉行遠忽然側身相讓,卻把歐陽舉人請到自己前面,開口道:“常言道蛇無頭而不行,今日既有會盟,又立誓驅賊,就該推舉盟主。

我看如今本縣中,以歐陽前輩最為熱心公義,也是最為德高望重,小子鬥膽推舉奉歐陽前輩為盟主!”

葉行遠這個人,原來還清醒得很……眾人又心道。看樣子笑話是沒了,不過歐陽舉人又要沾光了!

還有人在犯嘀咕,葉行遠真的不是歐陽舉人請來唱雙簧的?如果真是他自發自行,那也太可怕了。

區區十六歲的少年人,能做到進退有度拿捏得當,將形勢操縱於股掌之間,也算是極為難得,當真不能小看了。

葉行遠知道自己畢竟只是新鮮出爐的小秀才,資歷聲望僅此而已,做首倡大義的人可以,但想要眾望所歸當這個盟主,未免就不夠資格。但有自己人夠格啊,比如歐陽舉人。

在場的士紳中,舉人當然是地位最高的。其中張舉人、高舉人都年資稍低,能夠與歐陽舉人爭奪集會領導地位的,就只有那位丁舉人了。

但丁舉人偏偏又是山下平原出身,剛才又被葉行遠貶低。就算他還未曾被周知縣拉攏,言語行事之間也未免有些綏靖,先天就不如歐陽舉人底氣足。

當下就有人贊道:“歐陽舉人素來急公好義,與王舉人也是忘年莫逆之交,他做這盟主,我們都服氣!”

高舉人也旗幟鮮明的表示了支持:“歐陽兄為人正直,又高瞻遠矚,兩年前就預料到今日情形,吾等願惟其馬首是瞻!”

就連脾氣最急的張舉人也只能點頭,他那裏雨水充足,本也沒什麽太大的動力去“驅周”,但在葉行遠言辭壓迫之下,他沒法有不同表態。

何況張舉人平日又與歐陽舉人交好,此時當然說不出反對的話來,只道:“歐陽兄為盟主,我們是最放心的。”

丁舉人俞秀才等輩剛剛已經被打入另冊,這時候怕犯了眾怒,哪裏還敢說話?只默然不作聲生悶氣,卻又不願離去。

歐陽舉人連連苦笑,心中也不知是個什麽滋味。當初看葉行遠貌似很有前途的樣子,便順手幫了幾次,沒想到這麽快就有了回報……也算是好人有好報麽?

葉行遠在歐陽舉人耳邊輕輕說了一句“雨水為先”,然後便袖手旁立,讓歐陽舉人出面發言了。

歐陽舉人也不是蠢人,當即領會到葉行遠的心思,便開口道:“蒙諸君錯愛,讓我當這個盟主。我不敢妄言妄行,只是有兩點想法要與諸君說。

首先當務之急是聯名上書,代表全縣紳民請周縣尊均平雨水,以緩民憤——這也是王老前輩生前所求,不可不行。

然後與此同時,再細細訪查老前輩過世真相。如有當事者,必嚴懲不貸,縣衙也必須要給全縣紳民一個交待!”

其實兩件事還是兩件事,但歐陽舉人卻巧妙的將兩件事顛倒了一個順序。今日本縣士紳聚集在此,是因為王舉人之死,所以才會有如此自覺的集結。

但王舉人死亡的事情並不清晰,各種證據嚴重缺乏。那各方扯皮起來,就沒完沒了曠日持久了,天知道要等到什麽時候。這期間變數太多,周知縣又不是只會被動挨打的傻子。

其次,萬一查出來王舉人之死只是意外,與周知縣並無幹系。那士紳立場就反而顯得尷尬了,到時候集會難以收場,只能不了了之。

當前最主要的矛盾在雨水分配,倒不如借王舉人事件,趁著全縣士紳都聚集在這裏時,抓住這個主要矛盾,然後再慢慢扯王舉人案的真相,時刻對縣衙保持壓力。

再無人出言反對,全體士紳聯名上書,對周知縣下最後通牒也就成了這次集會的定議。歐陽舉人當場親自作文,然後傳閱過後,眾人便開始簽名。

四位舉人合署,數十秀才副署,包括丁舉人和俞秀才在內,一個都沒漏下。又因為葉行遠首倡大義,雖然年資最輕,眾人卻禮讓他在秀才中第一個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