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心中的光明

原本在這世界舉人作為地方頭面人物,有牽引天機調節天候的神通,俗稱呼風喚雨。如果有雨水,在歸陽縣這種山村地方,冬季亦可有一茬收成。但此時卻是田地荒蕪,山坡崗地沒有雨水灌溉,冬天小麥必不能活,那也不必費力氣了。

葉行遠站在村邊,目睹這枯敗荒涼的景象,忍不住連連搖頭嘆氣,心中也在細細思量。

周知縣的行為,站在更高的立場上無法衡量對錯,但是作為潛山村的村民,葉行遠卻不願眼睜睜看著慘況繼續蔓延。山腰上的村莊已經如此,那山頂的情況,也就可想而知。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兩句話葉行遠脫口而出,並不只是假大空的宣言,實乃真心有感而發。

作為暫未入仕的讀書人,如果說第一目標是讀書考試,那第二目標,應該就是反哺鄉裏。聖人雲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所謂鄉賢,便是指這種讀書明理之人。

秀才得清心聖音,本意當然不是為了戰勝罵街的潑婦,而是為了勸人向善,令鄰裏和睦。舉人能呼風喚雨,也不是為了顯擺招搖,而是為了潤澤農田,維持鄉鄰溫飽。

之前的葉行遠,大半時間都在閉門讀書,對這個世界的民生並沒有太深的感觸,但今天仿佛是第一次睜開眼看這世界一般。

經過轉輪珠強化的五感敏銳,他的目力極為高明,一草一木一塵一沙盡在眼中,這也讓他更能瞧見生民的苦楚。

流經村口的小溪早已幹涸,草已凋零,樹已枯萎,地面上已經有了幹裂的紋路。鄉中奔跑的孩童有氣無力,雙目都缺乏神采。因為饑餓,原本的壯年漢子都顯得有氣無力,而原本喜歡嘮叨的婦人,也只能對著空空的米缸發呆。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雨水,也就等於是斷了活路。

如果沒有神通的世界,這是無可奈何的天災,頂多向官府請求賑濟,卻不能改變現實。然而文聖降世,截取天道而成天機,又通過天命授予讀書人神通,立意就是能夠造福鄉梓。

文聖所為,正是“為天地立心”,而作為一個小小的秀才,葉行遠能夠做的,便是“為生民立命”!他腦中念頭翻湧,但這初心卻是越來越明晰,越來越讓他動容。

葉行遠穿越到這個世界,最初並沒有什麽太深的歸屬感,他無非有個姐姐,頂多想著升官發財解決家庭困境而已。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在這世界上有了朋友,也有了羈絆,有了前進的目標,也就有了發奮的動力。

當他看到淚流滿面的老者跪於面前,就仿佛觸動了一根心弦,頭腦中陡然一片光明。

天機本身無情無欲,關於天機各人有各的解讀,還是前文所謂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葉行遠自己,一直沒有真切探尋過自己的內心。

那麽此時此刻,葉行遠望著山間荒蕪的梯田,陡然頓悟樂。自己在這世上,必須要做一些事。

“叔伯鄉親們放心,小子身為讀聖賢書之人,斷不會坐視不理。聽說本縣士紳都聚集在山頭村,我這就去倡議士紳聯合,共勸知縣改弦更張,為潛山村爭來雨水!”

不問得失,不求名利,只是因為必須去做,方才能夠稱得上一個人,才能不負生平所學。

葉行遠想明白後,不打算進家門了,轉身直奔山頭村而去。

“那就多些葉相公了!”村民們感激涕零,又要磕頭,再度被葉行遠攔下。

葉翠芝曉得這裏頭的利害,但看著神采奕奕的小弟,熱淚盈眶,想說什麽卻說不出來。只通過這短短的幾句話,她就看見了小弟的成長,他已經成了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他已經可以頂天立地,撐起家中的門戶,甚至可以庇佑父老。這是男人要做的事,即使前景莫測,她又怎麽能去攔住?

葉行遠自己也是心潮澎湃,在他撥開雜念,不去考慮利弊的時候,卻陡然發現本心明澈,天機若隱若現,竟是比他平日有意去勾動天機的時候,更加明顯。

還有這般好處?葉行遠大喜,靈力運轉全身,只覺得飄飄欲仙,直欲乘風飛去,不知不覺靈力的累積和對天機的感悟,竟然又深了一層。

如此一來,明年省試倒是更有機會了……葉行遠原本靈力就遠超常人,肚裏的名篇拿出來就能驚世駭俗,在科舉一途上差的只是天機感悟與真正的學問根基。

今日一念之間,竟然就突破了所謂“知見障”,得其本心,修為居然因此而再進一層,倒是出乎意料之外。

這大約就相當於是選擇前進道路了,葉行遠也隱隱有所悟。聖人雖然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但這只是一種天機的表述方式。

以民為本,當然是天機;但以國為重,同樣是天機;至於君為臣綱,綱舉目張,也一樣是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