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褒貶之間(第2/2頁)

立刻又有考官附和道:“其實葉行遠此人本就有些心思不對。他那些邊塞詩中,有句是一夜征人盡望鄉,這不是暗諷我朝邊塞之治麽?

還有‘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之句,莫不是諷刺先皇窮兵黷武?他小小一個童生便敢妄議朝政,在府試之中做這等文章,也是一脈相承!”

東拉西扯,牽強附會,從文字之中找出大逆不道的意思,本身就是文人天生的本領。一旦存了惡意,有心去找,還不是處處文字獄?

就像“清風不識字,何事亂翻書”都能被曲解為諷刺,那葉行遠的出塞詩被人挑字眼抓把柄,那也不稀奇了。

這篇進學,葉行遠純只用童子問道口吻,寫出進學真意,然而只因為寫了幾筆先生的窮困潦倒,就被批判為對朝廷不公的諷刺。明明是寓言,卻蓄意往現實引導,那未免就有些下作。

“哈哈哈哈!”忽然有人放聲大笑。眾考官順著聲音望去,不是別人,正是站在下首,沉默了很久的考生葉行遠。

李考官又對葉行遠喝道:“你笑什麽?”

葉行遠便反問道:“不許晚生插言,難道還不許晚生笑了?”

“若繼續喧嘩考場,直接逐出!”李考官毫不客氣的斥責。

張知府一直都沒有動靜,沒有附和,也沒有反駁,最後吩咐道:“你們既然都看過了文章,那就拿來給我看。”

試卷文章擺在案上,張知府看了幾眼,就驚訝的伸出手指,在其中一句話上輕輕劃動。雙目之中,陡然有靈光折射。

這一句只有十四字,看似平平淡淡,並沒有什麽深奧的道理,對於少年來說,或許只是一句簡單的勸學之語。卻讓經歷過起伏的張知府心潮起伏,若有所悟,偏又如鏡花水月般不可捉摸。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這是葉行遠的文章中,老先生所說的第一句話。

張知府也是出身貧寒,曾經十年寒窗苦讀,歷盡艱辛才能金榜題名。如今回想起來,恍然如夢。有的時候午夜驚醒,想懸梁刺股的艱苦歲月,真是感慨萬分。

他所要的,不就是這樣一句總結麽!張知府頓悟一般,靈力鼓蕩,被引起了強烈的共鳴。

這十四字一句話,讓張知府如同醍醐灌頂一般,掀開了讀書歲月的悲喜,精煉的總結出了他的人生。

讀書人到了一定層次,都喜歡微言大義,張知府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苦苦追尋的那句話,能升華自己經歷的那句話,能將自己人生濃縮為精華的那句話。

沒錯,就是這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

一眾考官還在吵吵嚷嚷,各持己見。但這些聲音對張知府來說,卻變得遙遠空曠,又像是少年時課堂上那些夏日蟬鳴,熟悉,而並無意義。

“大人,大人?這文到底如何?”副主考知道關於葉行遠這篇文章,終究是要靠張知府一言而決。他走到張知府身邊,輕聲詢問道。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被考官們議論吵鬧之後,對這篇文章的評價,只能是極端的,要麽就是雲端之上,要麽就是泥沼之下。

張知府說一聲好,以現在這文章的表現和葉行遠墨義、試帖詩上的水準,這次府試的案首,非葉行遠莫屬,誰也奪不了他的。

張知府若說不好,那就只能依著眾考官的口徑,定他一個“心懷怨望”,直接就貶下去,甚至要追究他的過錯!

固然最後可能還是不了了之,畢竟朝廷沒有因言罪人的慣例,但至少葉行遠日後的科舉仕進之路,就要難上許多了。

張知府從奇妙的感覺中醒過神來,剛才這種狀態就屬於頓悟了,可遇而不可求。到此連張知府也暗暗可惜,葉行遠這文章雖然好,似乎還差點意思,不足以沖破重重阻力。

為了葉行遠這篇文章,強行扭轉同僚的意見,甚至還有可能讓龍宮不悅,從實用型官僚的角度而言,還是有點得不償失。

一片沉寂中,葉行遠默默上前,又從考籃中抽出了幾張紙。副主考同情葉行遠,主動問道:“這是什麽?”

葉行遠淡淡地答道:“這份也是答卷文章,學生不小心多寫了一篇,所以現在再交一份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