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何律師!”

一個拿著話筒的女士匆匆跑過來,她對著面前明顯蒼老又十分有氣質的老太太道:“何律師,我是南方日報的記者,不知道能不能耽誤你一些時間,做一個簡短些的采訪?”

老太太看了看手腕上的表,“一個小時後,我能有半個小時的空档。”

“可以,那我在這裏等您。”女記者立馬應下,顯得格外高興。

等人走後,她身後扛著攝像機的男人,跟著笑道:“厲害啊,別人都不敢來問,沒想到你這麽一問,對方就答應了。”

記者看著老太太離去的背影,眼裏是崇拜的神色,“別看何律師看著高冷了些,其實性子蠻溫和的,也是,她做了一輩子的善舉,又怎麽可能是那種冰冷冷的人。”

攝像機大哥點了點頭,好像也是這樣。

他看著那個方向,前方是個大型的養老院,聽說收費不便宜,但是環境很好,住在裏面的老頭老太一個個精神好的不得了,想來被照顧的很好。

“何律師家裏有老人住在這裏?”

記者搖了搖頭,拿出手機查找了下資料,並沒有看到關於何律師家人的信息。

唯獨記載著,何曉丹在高考恢復那年考中了首都的大學,後來在某個善心人的幫助下帶著愛人和一雙兒女去了首都,也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什麽成就?

何曉丹律師不單單是國內最出名的律師之一,而且還擔任了幾所大學的法學客座教授,所在的律師所更是從開辦到現在都為窮苦人做免費的法律咨詢……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既有本事又出色,而且還十分善良的人。

現在他們報社正在做一档精英的人物訪談,如果能采訪到何曉丹律師這樣的人,那對於他們來說絕對是大好事。

等了差不多一個小時,就見到何律師朝著他們走來,在不遠處的咖啡廳,記者抓緊時間問了一些早就準備好的問題。

一直到最後,瞧著還有點時間,又想起了剛剛在資料上看到的消息,她忍不住問道:“何律師,不知道能不能問您一個比較私人的問題?”

何曉丹溫和的點著頭:“你先問,能答我自然會答,不能說那就確實沒得說。”

“您在以前說過,生命中曾出現過一個很重要的人,是因為她的幫助才有了您現在的成就?”

何曉丹頓了頓,一直沒開口說話。

就在女記者想著要不要結束這次訪談的時候,何曉丹開口了:“有一對夫婦,他們十分的平凡,65年的時候在一家機械廠當工人,他們的女兒很聰明,直接被舉薦到南京炮兵學院,在剛剛成為新生那年就被招入科研所,這一去就是好些年未歸……”

女記者聽得不是很明白,卻安靜的沒有打擾。

“沒人知道她做得是什麽研究,只是那對夫婦心善再加上女兒的原因,他們有了幫助其他孩子的想法,而我就是最開始的那一批,我因為向叔叔李阿姨的善舉,不用早早的退學嫁人,順利的高中畢業並進入工廠當工人,一直到77年10月,國家恢復了高考,我又在向叔叔和李阿姨的幫助下,帶著愛人和孩子去了首都上大學。”

短短的幾句話,卻是她一生最大的轉折處。

如果不是向叔叔和李阿姨,她現在不會有這麽大的成就,“正是因為我是最早的那一批學生,所以才知道李阿姨為了幫助我們,真的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罪,也正式因為和她相處的時間長,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對於李阿姨那個從未見面的女兒是有點不喜歡的,從65年到82年,整整17年的時間他們見面的時間加起來不到一個月。”

何曉丹眼裏帶著回憶,還閃著些許淚光,“我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人家裏,最羨慕的就是那些疼愛女兒的父母,向叔叔和李阿姨很愛他們的女兒,卻不得不那麽多年不見面。”

女記者聽得心酸,“為什麽?就算相隔的遠,他們一家人也能相聚啊。”

“是啊,為什麽呢?”何曉丹苦笑道:“是為了我們,你知道他們的女兒是誰嗎?為什麽這麽多年沒法和父母團聚嗎?”

連著幾個問題,可她並不需要一個回復,而是跟著道:“我不認識他們的女兒,只在78年的時候見過一次,等那之後再見面卻是在電視上,那一刻我才知道她付出了多少。1970年8月自行高炮打響了第一炮、1973年5月自行火箭炮現世、1982年自行反坦克炮被研發出來,而這些武器的建造者最主要的科研人員就是向叔叔和李阿姨的女兒——向薇院士。”

向薇院士?

女記者有一絲茫然,並不是太清楚這位院士的經歷。

而扛著攝像頭的男人卻驚訝道:“原來自行火箭炮是她帶領研發出來的?”

男人嘛,多少愛這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