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第3/3頁)

大家夥一聽,這還得了,還是個副總呢。

之前那個派頭足的,還只是個經理,這副總大還是經理大啊,按說應該副總大,可是為啥官大的派頭還小了?

範曉娟捧著盒飯說:“我們在總部,也經常這樣吃飯,大家下班了自己有自己的事情,請你們也不方便,大家吃個工作餐,等會兒就休息一下,也方便。”

她自己也是個打工的,很了解打工人的心情。

吃的再好,要是不自在也沒用。

大家在一起隨便吃個便飯,但是搞豐盛一點,簡單吃完下午還要上班,這樣夠夠的好,人家也不會不自在。

有範曉娟起頭,其他人也就不會不好意思了。

“範經理,咱們校服這條生產線,不是您在賣嗎?”

“就是啊,我聽說是楊經理在負責,那小夥長得好,一過來就跟個大領導似的。”

“範經理,我們也知道總部的難處,就是想問問,以後咱們有沒有機會做點賺錢的產品啊。”

做校服,也不是不好,就是收入也忒穩定了。

按照這樣下去,這條生產線年底還能不能發出獎金來還是未知數呢。

範曉娟說:“賺不賺錢,那得看你們努力了,效率上去了能賺錢,成本節約了也能賺錢,校服就這麽一個價格,賣多少學校有定價,學校還要賺個采購差價,賣多少錢還真不是市場說了算的,不過能拿到這個單子,楊經理在外面也沒少受罪。”

大家一聽這話,就知道底細了。

人家華英廠本來做的就是利潤高的零售業,要不是有校服業務,人家說不定還安置不了這麽多下崗職工。

其實有工作就好,這樣一想,心情又更平和了一些。

大家聊了一會兒挺樂呵的,華英給的待遇不錯,市場行情價,又有過節福利可以發,就是現在產線做些不賺錢的項目,讓人幹著急啊。

肖翠鳳也問:“馬大姐那邊到底是個什麽情況,她那邊怎麽能把成本降下來呢?”

她可是聽人說了,馬向華那邊成本控制的很好呐。

再加上生產效率高,人家就硬生生的把成本壓縮了百分之十。

要是這條生產線也能把成本壓縮下來,大家年底發獎金不就有了希望了?

跟著肖翠鳳幹的這些人,大部分也都是以前廠子一起過來的,看見肖翠鳳那樣問,就在底下嘀咕:“這樣說話沒事吧,這可是總部的領導。”

所有人對領導的認知,還是停留在以前的廠子,跟她們這些工人是不一樣的。

範曉娟沒停筷子,她吃的少,雞腿就沒要,不過在吸溜北冰洋汽水,看她開始喝,其他人才好意思喝,這汽水可不便宜,一般人家庭不年不節的也不會買這玩意兒,這玻璃瓶兒可不能扔,人家還要回收呢,不過大熱天喝上這麽一口,真是感覺過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既然肖翠鳳自己都開口了,範曉娟緩緩的把那瓶橘子汽水放在地面上。

她注意到了,這群女工戰戰兢兢的。

想必什麽企業都有,有華英廠朱廠長這樣跟員工永遠都在一條戰線上的,也有很難相處的,範曉娟真的什麽都見過,也能理解,她現在就是深入到群眾中來,解決問題的嘛。

“肖大姐,您比我年齡大十幾歲,就讓我叫您一聲大姐。”

“您說。”肖翠鳳洗耳恭聽。

“咱們馬大姐,不是跟你老相識嗎,你去問問她不就知道了嗎?”範曉娟知道肖大姐拉不下這個臉,但叫兩邊產品線這樣一直梗著也不是辦法。

“馬大姐在成本節約,效率提高上面有經驗,您該跟她聊聊。”

範曉娟合上飯盒蓋子,順手把餐盒收到大垃圾袋裏面。

很快,範曉娟被采訪的那個文章,登上了《京市日報》的創業板塊,筆者用很華麗的文字,描述了一個女企業家的創業人生.

範曉娟也一下子在京市的時尚圈內打出來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