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第3/4頁)

範曉娟點頭說:“可不是,往年我看來問的,什麽房子都能租,現在來問的,都要挑挑揀揀的。”

範曉珍深表認同:“原本來咱們這租房的,那都是來打工的工人,拖家帶口的能遮風避雨就好,現在不一樣啦,周邊兒的小白領都往這邊鉆,就是知道咱們這裏房子便宜,環境又好,咱支書精著呐,我跟我爸講,趁著現在能弄一塊地,趕緊弄啊,小叔叔家裏就買了塊,我偷偷跟你說,是人家裏耕地。”

這會兒管的沒那麽嚴,有人就把耕地偷偷給賣了,比宅基地要便宜。

然後再去搞搞關系,村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就能把土地證給辦下來,辦下來就能蓋房。

在這方面,範小舅就精明多了,回來就找了一戶人家買了塊耕地,也就三分地,兩百平米不到的地方,可是四層小洋樓蓋著,準備一樓自家住,樓上出租。

範小舅計劃的沒有範曉娟那麽長遠,他們也就裝修個一樓,上面的房子一層房子只搞了一個洗手間,一個廚房,而且還都是大戶型,都是照著他們自家住著的模樣修。

範曉珍去看了,就覺得差那麽點,小叔叔就沒大姐這麽有長遠規劃。

這以後,誰還跟人一起共用廁所啊,那都不是一家人,不爭搶得打假?

她私底下跟爸爸說了這事兒,她爸爸(範大舅)也覺得外甥女這房子蓋的好,現在看起來話的錢多,可以後就占便宜,房子蓋好一點,分的也多,租出去就很劃算了。

範大舅心裏面盤算著這事兒,地皮買好了就準備蓋了。

他也不指望單位分房,更不指望能買得起城裏頭的房子,恰好村裏頭有個五保戶沒了,原來的地基破的不像話,範大舅跟村裏地價買了來,準備自己起房子,他給範曉娟看過場子,知道範曉娟那樣蓋才好,也按照兄妹兩個的樣式蓋著,這就是後話了。

七月份粉刷匠人進場刷墻。

八月份把整棟樓的暖氣片都裝上。

與此同時開始電工進場,挨家挨戶的開始裝電杠、插線板、水龍頭、廚房下水管道。

這些都是大舅給看著的。

範曉娟要給錢,大舅還不收,嘴裏念叨著:“都是一家人,這樣就生分了啊。”

其實心裏美滋滋的。

要是外甥女是個不懂事的人,大舅心裏八成會不舒服,她要是這樣硬塞錢,大舅八成就不好意思要了。

範曉娟也知道大舅是個厚道人,想著以後再貼補他一些:“大舅,聽曉珍說,您也在村裏頭蓋房子呢?”

村裏頭好,以後還能拆遷呢。

大舅自己家也開始蓋房,比小舅還晚點動工,最近總往工地跑,人都瘦了一圈,看著卻精神多了,渾身皮膚曬得黝黑,頭上能看見斑駁的銀絲,在陽光下被汗水打濕了,一縷一縷糾結在一處。

這大舅跟範母長得是最像的,姐弟兩個感情也最好。

範曉娟過來的時候經過小賣部,買了幾瓶冰過的健力寶就是想帶過來給看守著工地的大舅喝的,拎開瓶蓋遞給大舅,大舅這熱得正上頭呢,一口氣就喝幹了,從嘴到胃一陣舒爽,喝完還說:“就你最疼大舅,曉珍回來都沒想過給我買個健力寶喝喝。”

家裏頭沒冰箱,也就小賣部裏頭買的才有涼意,大舅就好這一口。

這段時間,大舅家裏自己也蓋房子,但是她這邊零星一點事還是要找大舅幫忙,真沒考慮到大舅也是這個年紀的人了,印象中那個健碩的中年漢子,頭上也開始生出來白發。

範曉娟這心裏頭愧疚的跟什麽一樣。

大舅是最疼她的,小時候去親戚家,路上要經過一條河,大舅就把她頂在脖子上,範曉娟現在還記得自己腳丫子在水面上撲騰撲騰踩水,範曉軍就在後面狗刨,大舅搞跟繩子掛他脖子上免得他被水給沖走了。

大舅那會兒還沒結婚,就喜歡帶著她到處跑。

那時候他也年輕,轉眼都這個年紀了,想到這裏眼眶一熱,差點流下淚來。

範大舅說:“今年這天可太熱了,往年暑假都沒這麽熱,好在你這裏房子都搞好了,我那裏地基才起出來,不過趁著日頭長,趕緊蓋,秋天雨水少,冬天再晾上一個冬,過完年就能刷墻。”

農村人蓋房子也起心眼兒,夏天不是日頭長嘛,能幹活的時間也長,一到夏天秋天,村裏面到處都是起新房子的。

範曉娟點頭說是,又問起小舅舅來。

範小舅那邊情況就好得多,趕在酷暑來之前,屋子的殼子都修好了,現在在砌外墻。

“你小舅舅動工早一些,現在都在刷外墻了,你說我這外墻是貼瓷磚,還是粉刷一下就得?”九十年代,最流行的就是貼小片瓷磚,範曉娟就說貼瓷磚,隨主流最好。

範曉娟從小舅門口過的時候,恰好看見範小舅光著個上半身在家門口搞衛生,叫了一聲“小舅舅”,隨手也遞了一瓶健力寶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