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第3/4頁)

還別說,外頭的商品房都上千了,可那能一樣嗎,商品房走樓梯,通風也好陽台的隔熱做的是兩層,還通暖氣,樓上樓下都有蹲廁,連倒夜香都省了。

這年頭誰不想出去住?

便利真的是樓房便利,可多少年以後就能見到真章。

現在京市還沒有開啟大規模的拆遷,蓋在二環裏的商品房少之又少,按照房地產的理論來說,房子看什麽,還得看地段。

現在單位的集資房都往三四環邊上靠了,上班位置也不方便啊。

範曉娟耐心同他講:“王奶奶這房子人家也沒說一定要賣,人也是看著年紀大了,在這裏住著不方便,所以就順口一提。”

她得讓韓江知道,這房子是稀缺資源,買了就是賺了。

韓江鼻孔裏面出氣:“這麽貴,也真敢想。”

範曉娟繼續說:“你就惦記著單位分房,可你們單位分房子有準頭嗎,你知道為什麽親戚們借錢都來找咱們嗎,就是吃準了咱們錢沒花出去,瘋狂找咱們借錢。

錢,是一毛也別想從我這裏拿走,王奶奶這房子咱們先拿下,萬一你單位分房,咱們再買不是。”

存定期拿利息她都拒絕,親戚們借錢都是沒利息的。

九十年代初韓江給一個同事借了八百,過了三十年他們回國時候才還,還是還八百,這錢還不如白送你得了。

韓江差點沒一腦袋磕桌子上:“都買,咱哪來的那麽多錢?”

他努力在外面接私活,還不是因為錢不好賺嘛,範曉娟他們單位一天天的,連工資都要貸款發了,這要是哪天斷了炊火也不是不可能的。

“貸款,借,滿世界的人都想借錢,咱怎麽就不能找人借錢了?”

“人銀行能隨隨便便給你借錢?”韓老財這概念還是改不過來,他就不喜歡貸款。

“那找朋友借,你那個朋友小金,不是說鐵哥們嘛。”說起小金就來氣,借八百的那主就是他。

“你這——”

“為啥,關系鐵,就看借錢能不能借,不借咱以後就不跟他玩了。”

“……”

前世兩人回來探親,就經過京市,零五年的京市,房價三四千的地方遍地都是,那會兒首付低,貸款也容易,兩成首付就能拿下房子來,人銀行利率還打七折,隨便放款都不要求什麽資質!

範曉娟蠢蠢欲動,就說買一套,萬一以後回來了要住呢。

結果讓韓江猶豫了一下,又算了手裏的現金流,當時手裏也就十來萬人民幣,這得貸款。

貸款是多可怕的事啊,分期二十年還完。

二十年以後兩人都老成啥樣了,而且貸款個三十萬,利息都有二十萬,他覺得很不劃算,這事兒兩人爭執不休,以韓江全勝告終。

當時韓江還信誓旦旦,說再過兩年,中餐館經營上來了,到時候咱們拎著全款回來買。

剛好國內那會兒有個朋友要買房,許了高額的利息,這錢就借給他了。

韓江當時還唏噓,借了那麽多錢,這人以後還能能笑得出來?

可後來怎樣了,再過了幾年回來,京市的房子都上萬了。

他辛辛苦苦的存了三四年的錢,在同樣的地段,只能買一套同樣大的房子,貸款從原來的三十萬要變成七十萬,那哥們還他錢的時候笑的比花還燦爛,給了高額的利息還額外送了一盒燕窩。

可範曉娟氣的,吃龍肉都高興不起來。

這樣一對比,就更覺得不值,還不如幾年前三千塊買呢。

韓江當時還振振有詞,一萬塊一平米,就那麽小一個鴿子籠要上百萬塊,老百姓誰能掙到上百萬啊,全家得搭進去幾十年,銀行貸款就是要套住每個人到死,六七十萬的貸款啊,我要還到頭發花白都換不完。

國家都說了房子只住不炒,你看看現在的泡沫經濟,跟當年的東京大泡沫有的一拼,這房子哪能值那麽多錢,都是炒作,你再看看九幾年的東莞海南,那會兒跳樓的人還少嗎,天台蓋得那麽高,都是給那些下餃子的人準備的,不用兩年,這些房子準跌回三千,到時候我給你買別墅。

可最後怎樣?

房子一路漲上去,十幾年都沒下來過,請問這房子是蓋給老百姓住的嗎?

兩人就從沒有在買房這方面打成過共識,從來沒有。

一向性格隨和的韓江,在貸款這方面,相當有主意。

他同意買房,但是絕對不貸款。

所以,一提到這個範曉娟就動了氣:“到底買還是不買?”

韓江還沒發現她動了氣:“怎麽說呢這個,我也沒說我不買房啊,娟兒我保證,肯定能讓你住上漂亮的大房子。

你看我單位的集資房也有了動靜,咱們總得留點錢對吧,這要是買了胡同裏的房子,單位蓋房不就買不成了?要我說住胡同裏肯定沒有集資房好,那邊是大三房,一套八十多平米,比咱們這三排加起來還大,那還不夠你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