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6月10日, 是華國文化遺產日,這天國內有很多的網友在議論關於華國戰亂時期大批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的境況,絕大部分國民是希望通過追討, 將這些文物追討回國的。

這其中,有一件文物的討論,是最為激烈, 同時也讓國人感覺到最為氣憤的。

那就是鴻臚井碑。

公元前713年,唐睿宗派遣朝廷郎將崔忻任鴻臚卿, 以“勑持節宣勞靺羯使”的名義出使震國舊都,執行宣諭震國為忽汗州和大祚榮為渤海郡王的使命, 經過長途跋涉,崔忻使團歷經數月後到達震國並順利完成了冊封使命,從此震國稱為渤海, 正式隸屬於唐王朝。(注1)

這次冊封使命完成後, 崔忻使團在返回國都時, 途徑旅順黃金山西北麓井時在井旁一塊大巨石上刻下了三行共二十九個字,這塊巨石,在歷史上稱之為鴻臚井碑,是唐代東北地區歸屬中央政府的唯一存世物證。

然而在東洋軍進攻旅順後後, 這些東洋侵略者將這塊承載了不朽的華夏歷史的井碑直接劫掠至東洋,並且這塊井碑並未置於東洋博物館展覽,而是深鎖在東洋皇宮內,將其視為了天皇的私有物。

不僅如此,明明是華國的文物, 這塊井碑直到現在都鮮少被人看得到,中國的學者想要了解和研究這塊井碑,竟是連照片都未曾得見;

而且這些年來華國曾不斷與東洋協商, 希望能夠追回這塊井碑,但東洋方面卻是態度曖昧,不是模棱兩可就是顧左右而言他,從未給予過正面答復。

就在不少國人對此事議論紛紛,感覺到要追回這些國家文物遙遙無期,怕是這輩子都沒指望了的時候,12日,關於鴻臚井碑的熱議話題引發的紛爭剛剛落幕,另一邊,某個偷渡至東洋的三太子童鞋,已經悄無聲息地接近東洋天皇居住的庭院。

東洋皇宮的面積不小,占地足足有兩萬多平方米,皇居、外苑、東苑以及北之丸公園等錯落分布,這個皇宮大部分是不對外開放的,不了解這邊的地形圖的情況下,一般人進了這裏面很容易會迷路。

這時候,華國某軟件的衛星導航就起到了關鍵作用了,敖丙很快就穿過護城河,躍過復雜厚重的圍墻,大搖大擺地出現在了偌大的後宮庭院裏,並且沒多久就快速鎖定了他此行的目標。

敖丙很快就發現了立在了這個天皇後院裏的唐碑亭。

這個唐碑亭是晚晴時期為保護鴻臚井刻石光緒帝專門派人修建的,但在東洋軍劫掠鴻臚井碑的同時,這座碑亭也一道被挖走。

唐碑亭內,果然立了一塊如小汽車大小的褐色駝形自然巨石,在這塊石頭上,刻著““勑持節宣勞靺羯使鴻臚卿崔忻井兩口永為記驗開元二年五月十八日”29個字。

確認東西無誤後,敖丙也沒啥好猶豫的,在模糊的夜色遮掩下,他手腳利落地將伸出手來摸向了這個井碑和碑亭。

轉瞬間,碩大的亭子連著立在亭子內的石碑就悄無聲息地在原地消失不見,整個庭院內只看得到四周高大茂密的樹木,唯獨這一塊兒變成了光禿禿一片大土坑,而這個過程,不過轉瞬,在寂靜的夜色下,短時間內根本沒人發現這一帶的異常。

作案成功後,敖丙就迅速地從這座皇宮裏撤離,之後他又盯上了東京最大的博物館和展覽館,繼續故技重施。

這個地方就麻煩一點了,因為展覽陳設的都是價值不菲的珍貴文物,所以博物館看管相當嚴格,紅外線監控以及報警等設施都相當完備齊全,正常情況下敖丙想要把這些館裏面的東西拿走肯定是想都不要想。

不過很快敖丙就發現了這個博物展覽館的漏洞。

東洋人做事嚴謹又死板,這個博物館白天展覽,晚上所有的物件都會統一送回倉庫清點和收檢,隔天才會再次拿出來放置到各館去陳列。

這個工作是很繁瑣的,但對於這些文物的日常清檢以及保管維護而言卻是再細致也不為過,一旦文物出現問題,及時發現也能及時進行處理。

這個工作流程原是沒什麽問題的,但這就給了敖丙可趁之機,他也不用盯著那些陳列館了,只要盯著倉庫就行,反正到了晚上閉館之後,這些物件都會統一回到倉庫裏面,到時候敖丙還不是甕中捉鱉,想拿哪件就拿哪件?

至於倉庫屬於重鎮庫房需要特殊的密碼才能解開,那對敖丙而言是問題嗎?他有傀儡符在,這倉庫是誰保管的他就找誰,到時候把傀儡符貼上後,這倉庫大門還不是他想什麽時候開就什麽時候開?

敖丙在博物館憋大招的時候,外面整個東京已經亂了套了。

事情的起因也很簡單,一大早,天皇宮殿日行灑掃的清潔員在後院清理落葉,掃著掃著總覺得哪裏不對勁,等到他擡起頭來朝著唐碑亭那邊看過去時,就震驚地發現,原本立在林子裏的那處亭子以及亭子裏的石刻碑一夜之間不翼而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