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第4/4頁)

林渙想了想,可能還真是這樣?

剛剛林如海已經把正篇文的意思解釋給他聽了,撇開他心裏的不舒服,有一部分聽著其實還算有道理的。

比如對於愛他的父母,他自然是要孝順的,他不能因為他對後半句的不愛他的父母他也要孝順這句話討厭,就否認前半段的話,覺得它不好呀。

想到這,他忍不住問林如海:“先生,您覺得這本書好嗎?”

林如海看著他烏黑發亮的眼睛,想了想說:“這本書有好,也有不好。”

“因著看它的人的思想不同,它也會有不同的注解。”林如海走到他的桌前,“歡寶,你覺得這本書怎麽樣?”

林渙就把心裏的想法跟他說了,尤其是關於孝敬父母的那一段,為了佐證他的說法,他還舉了王舉人的例子。

林如海笑著摸摸他的腦袋:“為人子女者,孝順是天性,然而就像你所說的一樣,並不是每一對父母都值得孝敬的,我說這本書好,是因為它的道理很淺顯,像是地裏的莊稼人,哪怕不認字,跟著聽一聽這些話都能明白一些道理,它能開教化,使大部分的人明其理,並且付諸行動。”

“我說它不好,也是因為它太過淺顯,就像你說的,那些分明不好的父母就是不該獲得子女的尊敬的,但那些不讀書不認字的人會了解這些嗎?他們只聽這本書淺顯,就覺得這樣的道理是正確的,從而盲目地照著書上的話去做,能說是他們這些看書的有錯嗎?不能的,所以是書不好。”

林如海笑著說:“那為什麽要你讀這本書呢?因為你不是那些不明事理無法進一步讀書的人,你未來會懂得很多的道理,自然會去反思自己曾經看過的書到底對還是不對,這才是讀書真正的意義所在。”

林渙怔怔的。

他原先是為了什麽讀書呢?

他仔細想了想,最開始的時候,是父母說,你該啟蒙了,於是林渙就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坐進了學堂裏,開始讀書,那會兒他想的是,他“該”讀書了。

那會兒的先生是王舉人,他從王舉人身上知道,原來書讀多了,不一定就是真的能成為所謂的“聖人”了,讀了書的人也會是壞人。

他頭一回厭煩起了讀書。

後來王舉人走了,他又開始因為父母讀書,這回的先生換成了賈雨村。

他從他的身上看到了讀書的未來——那就是考科舉、當大官。

林渙的爹林風起就是科舉出身當上的縣令,所以林渙下意識地覺得,他現在讀書也是為了當官,當上官就可以不被人家欺負,就可以保護家人,就可以掌握權力。

說起來也好玩,他明明只是個三歲的小娃娃,卻在直播間對賈雨村未來事跡的科普下,提前明白了什麽叫做權力。

賈雨村靠讀書擁有了權力,所以可以肆意發揮自己的野心,可以翻臉不認恩人,可以“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

他也明白了,如果不是賈雨村借著榮國府的勢力胡亂判案,英蓮的下場不會那麽苦。

那會兒的林渙是想當大官,但他不是想去欺負別人,而是他意識到,要是不想被別人欺負,他就要站得高高的,才不會讓自己和家人朋友被欺負。

但是現在,新的先生林如海告訴他,讀書是為了明白世間的道理,是為了反思己身。

他忍不住問先生:“那那些相信了後半段歪理的人呢?他們變得愚昧以後呢?”

林如海說:“那自然有時間來證明他們相信的是錯的道理的,孝順了並不慈愛的父母,父母就會因為改變對他的態度嗎?這種事情很少的,他們會在未來和父母的摩擦裏明白,並不是一味的孝順就是好的。”

“有的人明白了這個道理,醒悟了,改變了,而有的人明白了,卻沒完全明白,他們仍舊愚昧著。”

見林渙似懂非懂,林如海點點他:“你現在聽不懂我在說什麽,沒關系,繼續讀書,以後你會明白的。”

“不過這一回呢,你得是為自己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