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拍電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要有一個好的劇本,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制片人,導演,演員,片場搭建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錢與精力。

且拍了還不一定會成功,這也是為什麽那麽多電影人會放棄藝術而一味追求市場。

她走出電影院的時候,看到路邊有一家影像店就走了進去,老板立即站起來熱情地說道:“要啥碟片?你看,這一大排都是世界級知名電影,這是美利國的,這是櫻國的,這是棒國的……”

華寧一眼望去,低聲問:“有華國的嗎?”

老板愣了下,撓頭笑:“有啊,半價處理,都在這呢。”

華國的電影碟片就放在一個角落裏,占比很小,而碟片包裝上的海報圖案,一眼就能看出來大部分都設計的確實不夠好看

她輕輕嘆氣,挑選了幾張國產的碟片,付錢之後離開。

華寧回去之後耐著性子把這幾部電影看完,回想起原書中的劇情。

華國電影在前些年是有過百花齊放的時刻的,只是在這些年鬥轉之下,人人都在追求利益,許多人被迫放棄藝術,當然在十年之後,還是會有勇敢的人站了出來,為華國電影事業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只是,那時候華國電影遠遠落後於世界電影,全球經典電影裏根本就找不到華國電影的名字。

而國民似乎也都習慣了,談論起電影來都以國外的電影為標杆,甚至不少年輕人以喜愛看國外電影為榮,相當瞧不起看國產電影的人。

這十年期間,也曾有過演員試圖擠進世界級電影演員裏頭,比如彭家澤跟譚冰,但二人聯合某知名導演搞出來的一部號稱史詩級的制作,送出去之後卻再無水花,甚至被觀眾一番嘲笑。

華國電影不該這般,泱泱大國,擁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沉澱,能夠挖掘的東西實在是太多!

而華寧又想起來蘇珊薩蘭登的一句話:“演戲的真諦,就是把人生當成一場實驗,在一次次的幕起幕落之間探求人生的千奇百怪和悲歡離合。”

電影,原本就是要表現出人類最本質的愛與溫柔。

屋外忽然響起來房東阿姨打電話的聲音。

“兒子,你們中秋節真的不放假了?”

那邊不知道說了什麽,阿姨連忙說:“哦哦沒事的沒事的,媽就是問問,你好好工作,工作要緊嘛!”

掛了電話,屋外一片寂靜,沒一會兒,阿姨對著院子裏的黃狗感嘆:“上周就去外頭加工好的月餅,還是蛋黃餡兒的,剁餃子的肉都買好了,買的牛腱子肉,可香了……”

聲音漸漸低沉下去,女人長長地嘆息一聲。

華寧起身推開門,她聽到推門的聲音,轉過身對著華寧一笑,那笑容帶著些勉強,溫柔,以及市井中最樸實的那種媽媽的滋味。

笑完,她似乎覺得有些尷尬,也有些低落,攏了下耳邊的碎發,低頭找掃把開始掃院子裏的地。

昏黃的小院子,葡萄藤上幾串肥嘟嘟的葡萄,房東阿姨始終沒舍得摘掉,即便都已經熟透了,那是要留給兒子回來吃的。

院子裏的繩子上搭著幾件被單隨風飛揚,那是阿姨洗好了預備著等兒子一家回來好用的。

一切都安靜又普通,這樣的場景這樣的事情這樣的電話,會發生在許許多多的人家裏。

可華寧卻覺得心弦一動,她在那一瞬間,想要拍攝一則公益片。

距離中秋節還有大半個月的時間,一切都比較趕,可華寧卻立即準備了起來。

那種被激發出來的情感促使著她立即去行動。

華寧新買了一部相機,目前單反操作她並不熟悉,想要拍攝影片暫時只能用普通的數碼相機。

但一部影片的感情,遠比畫質更重要。

華寧揣著被房東阿姨激發出來的靈感,背著相機走向了大街小巷。

她去了超市,仔細觀察著身邊人的動作,交談的話語,許多人嘴裏都提到了中秋節一事。

幾個阿姨聚集在一起,看起來是在說些家常,但仔細一聽,往往令人心酸。

超市買米的櫃台旁邊,三個大約五十幾歲的阿姨站在一起挑選米,一邊說話。

“老齊,你閨女中秋回來嗎?”

被稱為老齊的女人苦笑一聲:“不回來了,她談了個外地的男朋友,我說了句太遠了,她就跟我鬧別扭了,消息都不回了,更別說回家來了。”

另外兩個阿姨唏噓:“你家楠楠之前不是這樣的,怎麽談了戀愛就不懂事了?”

老齊勉強笑著,卻失落的很:“我也不是嫌棄那男孩兒家裏遠,主要是擔心著她將來萬一在婆家遇上什麽困難,你說我們當父母的看不見夠不著的,心裏難受。唉,我不管她回來不回來,反正啊,我把這吃的準備好,她最喜歡吃珍珠圓子了,我買點豬肉跟糯米,等中秋做給她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