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章 補給瓶頸(第2/3頁)

一艘艘這樣的戰艦構成了愛蘭希爾帝國的分艦隊,一個個這樣的分艦隊組成了龐大的艦隊。

愛蘭希爾帝國那些建造在星球軌道上的星環船塢,不停的生產建造,把一個一個富饒的金屬礦藏星球掏空,組裝生產出一艘一艘體積巨大的戰艦。

從培養皿中走出來的克隆人,洗幹凈身體,坐上飛船,被分別運輸到這樣的嶄新的戰艦之上。

然後,經過幾小時的測試,這艘戰艦就要前往指定星域編隊,作為補充艦隊趕往前線——因為制造的太多,所以連試航都被簡化了。

而在前線,幾乎同一時間,就已經有一艘這樣的戰艦,被黑色的能量貫穿艦體,爆炸成為漂浮在宇宙中的殘骸垃圾。

這就是戰爭,看起來宏大無比,實際上殘忍萬分的宇宙戰爭。一個人,一個個體,在這樣的戰爭中幾乎毫無存在感。每一個微小的瞬間,都有數不清的個體灰飛煙滅。

數不清的生命,就這樣變成了一個一個冰冷的數字,成為了上位者決勝千裏的決策數據。

就好像,愛蘭希爾帝國的皇帝克裏斯,現在手裏捏著的那份電文——希格斯13號上,現在已經沒有存活的生命了。

200多艘驅逐艦,持續不停的轟炸了3個小時,隨後一艘戰列艦趕到,用殲星炮又加熱了星球核心。

如今的希格斯13號,在外太空就可以看到表面熾熱翻滾沸騰流淌的巖漿,看起來就好像地獄一樣。

“希格斯13號的悲劇是敵軍兵力陡然增加導致的,對方如今正在所有能找到的方向上投入兵力,我軍正在被迫在各個方向上投入兵力。”站在克裏斯面前的羅凱,幫皇家第2艦隊解釋道。

畢竟對著自己帝國的星球開炮,這不是一個說出去好聽的事情。盡管那裏實際上已經失守了,可親手摧毀一個還可能有生還者的星球,實在是不太讓人歡喜。

“皇家第2艦隊做的事情並沒有什麽不妥。”克裏斯將報告按在了桌子上,開口說道:“這筆賬算在看守者的頭上就是了。”

他看向了羅凱,示意對方繼續說下去。

羅凱立即接著匯報道:“布爾喬斯將軍的第10艦隊已經抵達指定位置,希格斯11號已經變成前線了……”

“海迪卡儂將軍的第11艦隊也已經抵達,不過看守者的艦隊數量正在增加,前線的壓力並沒有隨著第11艦隊增援抵達而減弱。”他在星圖上指了指,對克裏斯還有瓦格隆介紹道。

說完之後,他又開口補充說道:“實際上,後勤部隊的壓力比前線的艦隊作戰壓力還要巨大。”

想想看,如果華夏將自己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某一個省區,對鐵路線的壓力,對糧食儲備的壓力,對彈藥油料甚至是住宿營區的壓力,都不亞於打一場戰爭了。

二戰德三在東線戰場上囤積了大量的物資,最終卻因為鐵軌問題以及交通條件限制,出現了波蘭地區物資堆積如山,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德軍卻因為缺少物資被迫停止前進的窘迫情況。

所以說,向一片星域投送如此多的兵力,其規模是地球上集結百萬大軍的千倍萬倍,這其中的艱難,就可想而知了。

羅凱看了一眼工程部門的史密斯,對後者的努力給予了肯定:“為了支援前線的戰鬥,我們搶修建造了25個大型補給宇宙港口,190個小型補給中心……”

這是集結了大量的工程制造人員,調集了大量的物資,才完成的工業奇跡。

要知道,這些大型宇宙港口,可幾乎就是在宇宙中直接修建一個體積超級巨大的空間站,類似建造一個簡易的人工星球,供戰艦停靠。

大型物資補給港口,還要具備維修軍艦的能力,在地球文明中,美國巔峰時期,在全球建造的能夠維修軍艦的港口,數量也不太多。

而愛蘭希爾帝國,竟然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憑空在宇宙中建造了25個大型宇宙港口,順帶著還建造了100多個小型補給站!

不過羅凱繼續說起了有關後勤補給的問題:“可是到了現在,吞吐物資依舊存在瓶頸,為此我們甚至被迫削減了一些前線非重要補給物資的運輸量。”

他在投影上調出了一份報告,指了指報告上的數據,對認真聽著的克裏斯還有瓦格隆講解道:“最近十幾天,前線部隊的夥食質量下降了百分之三十,服裝更換速度延長了百分之四十……這些是被迫的調整,預計對戰爭影響程度為弱,這是超級計算機得出的最佳物資運輸分配方案了。”

從短時間的影響來看,還是可以接收的。至少前線部隊的彈藥還算充足,方便面也夠吃。

雖然一直都走在時代的前列,但是現如今的愛蘭希爾帝國作戰部隊,還遠遠沒有養出美國大兵那種沒有巧克力就不會打仗的驕奢氣息,夥食質量下降,對戰鬥力影響還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