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民國之大導演(54)(第2/2頁)

常言道冬天雪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難得的大雪,卻對幹旱的西北來說並不算是一件事好事。

因為雪下的太大了,太陽曬不化,當地的老人都說這輩子都沒見過這麽大的雪。一米多深的大雪堵住了門窗,壓死凍死了人,也讓地凍成了硬邦邦的鐵塊,根本沒法播種糧食,勉強埋進土裏的苗種也被凍死了。

先是旱災,然後又是雪災,接下來還有風災、蝗災和瘟疫。

普通老百姓在民國想要活命真是過五關斬六將,活生生的地獄模式。

樂景白天跑了一天,晚上剛回到駐地就又去和水利專家們開會了。

在水利方面,樂景就是徹頭徹尾的外行人,他沒關注過民國水利發展歷程,根本不可能站在後世的角度上給予意見。

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當個善解人意的甲方,不亂指手畫腳,充分聽取專家意見,然後爽快掏錢。

經過一個多月激烈的討論和實地走訪測量,水利專家們已經初步達成了共識,他們設計了一個宏偉的建渠方案。

他們打算引渭河和涇河水,水渠建成後,預計灌溉面積430萬畝,比鄭國渠舊有規模更大,包括涇陽、禮泉、三原、高陵、臨潼、富平、蒲城、渭南、大荔九縣。渠首置吊兒嘴,設高壩,壩前建水庫。完全放棄舊渠,另鑿隧洞出谷,谷外設木梳灣水庫。於冶、清、濁、沮諸河上建蓄水控制工程,設漢堤洞水庫。幹渠引水量25立方米/秒,沿興隆塬,斬大小溝谷東進,越三原通富平、大荔,控制全灌區。

方致年向謝聽瀾匯報他們的方案時心裏還有點忐忑。

因為這個方案一聽就很費錢。不是一兩百萬能拿下來的,少說也要近千萬,而且還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和工時,不是一般人能支撐得起的。

發現謝聽瀾沒有說話後,他在心裏嘆了口氣,又說出來了他們的乙方案,“第二種方案花錢比較少,可以把引水面積減為140萬畝,放棄清河北岸和洛河灌區,渠首不移,置低壩,隧洞長度減至1500米,再放棄木梳灣、漢堤洞水庫計劃,這樣的話大概三四百萬能拿下。”②

但是就算這三四百萬也並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這個數字已經是方致年盡可能往低了報的,真要開始建的話,三四百萬很大可能拿不住。

最重要的是……現在局勢這麽亂,不知道什麽時候西北軍就和北伐軍打起來,到處都在抓壯丁,政局混亂若斯……很有可能最後他們花了大價錢,水渠卻沒修好,成為爛尾工程。

謝聽瀾還是沒有說話。

方致年知道這個年輕人為了這次旱災已經花了很多很多錢。北平的報紙上都報道了他已經開始典當黃金珠寶了。謝聽瀾現在是全北平最窮的權二代了。

他是真的已經都掏空了。

這次北方八省救災他居功至偉,沒有一個人像他這樣掏心掏肺毫無保留,他已經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他實在沒有資格再去要求他在做些什麽了。

只是……

他羞愧的紅著臉,哀求的看著謝聽瀾,“水渠不修,西北難安,我知道你沒錢了,你是不是可以求求家裏……”他艱難的說:“謝家那麽有錢,一定會有辦法的,一定會有辦法的……”他知道自己的發言很無恥,他的行為也並不算光明磊落,他也為之感到羞愧,卻不會後悔。

“……錢的事,你不用擔心,我來想辦法。”樂景站起來,斬釘截鐵道:“就選第一個方案吧,水渠是千秋大業,不能省。”

他本來答應了爹,等掏空了就收手,此時注定要言而無信了。

重生一次,他的心反而更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