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清末之吾輩愛自由(47)(第2/4頁)

留學生種種不規矩的行為,似乎都彰顯了公派留學是個壞主意,政府白白浪費大筆錢財,反而培養出一批貪慕虛榮享受變而從夷的洋人走狗,他們的心中絲毫沒有對聖上的敬畏,根本不能為華夏所用。

季淮璋本是堅定的洋務派,但是孫子的背叛給了他致命一擊,在加上自留學事務局那裏傳來的各種壞消息,他也陷入了迷茫。

是不是從一開始,就不應該組織公派留學?是不是……應該召回這些學生了?

因為這份迷茫,再加上對季鶴卿的行為久久無法釋懷,這些日子裏季淮璋的心情一直很低落,有時候甚至會生出一些悲觀情緒。

也就是在這種時候,他遇到了《尋俠》,邂逅了這些俠客們。

傳統文化並沒有死!它們在太平洋那段的美利堅重新發揮了生機和活力!

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苦苦學習洋人的科學技術,了解洋人的文化,他們引以為傲的傳統文化在西方人眼中不值一提。保守派們視洋人為蠻夷,焉知他們在洋人眼中不過是可笑的黃皮猴子?

沒想到有朝一日,洋人竟然也開始追捧起華夏俠客起來!

季淮璋從《尋俠》小說裏,找到了忠、勇、禮、信等華夏傳統美德。

俠客們俠肝義膽,為了一個承諾可以堵上自己的性命,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為了自己的原則和氣節可以慷慨赴死……從俠客們的身上,他讀到了管鮑遺風,讀到了一諾千金,讀到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氣節……

這些都是華夏傳統文化的根基。

季淮璋從小也是接受如此教育長大的。

他們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那些蠻夷小國還在茹毛飲血時,他們已經建立了國家,有了聖賢學說,傲然佇立在東方。

無數蠻夷感慕天威拔山越嶺遠渡重洋前來學習華夏的文化和制度,在華夏的幫助下才能建立國家,才能延續民族。

縱觀史書,可以明確知道華夏文化的優越性。

可惜風水輪流轉,世事難料。如今洋人勢大,國朝貧弱,他們只能拋棄聖賢學說祖宗學問,去向不開化的蠻夷小國學習知識和技術,季淮璋屈辱,卻無可奈何。

現在,通過一部俠客小說,洋人們感受到了華夏傳統文化的魅力,美利堅也刮起一股華夏武學熱,甚至稍微復辟了漢唐遺風,這怎麽不讓季淮璋感到欣喜激動,痛哭流涕呢?

季淮璋不知道《尋俠》的作者是誰,但是季淮璋對她和她的小說懷以深深的感激。

這篇小說,表面在寫武學,實則在寫華夏文學,華夏的傳統文化和道德美德,都通過俠客們的言行無聲傳遞給了讀者。

要做到這些,作者必須要對華夏文化有深深的了解。

作者就算不算是中國人,也是對華夏文化有很深造詣和好感的人。

想路易斯雖是女流之輩,但其才氣絲毫不遜於男兒,而且她的小說對華夏有功,對於這種人才,朝廷必須盡力拉攏。

季淮璋從街上回到總督府後,就立刻去書房給聖上寫了一封奏折,在奏折上詳細地寫明了最近海州因為《尋俠》小說掀起的俠客熱潮:無數美利堅人遠渡重洋來華夏尋找俠客拜師學藝,他們中的有些人已經開始自發學習漢語,海州無數武館關閉,武師們紛紛去美利堅開武館傳播華夏武學和傳統文化……

在奏折的最後,他懇求聖上下旨給美利堅政府,請求美利堅政府協同尋找《尋俠》作者路易斯小姐,邀請她來到華夏,由聖上親自給予她表彰和嘉獎,如此更能彰顯華夏的大國氣度。

……

1877年,好消息頻出。

樂景的《尋俠》大賣,英國和西班牙的報紙開始同步連載他的小說。

在資訊不發達的時代,英國和西班牙兩國要想同步連載樂景的報紙,需要由美國這邊將每周的更新拍成電報發給兩國的報社,光電報費就是一筆不菲的開支,可是這一切在和《尋俠》若帶來的驚人利潤前,不算什麽了。

《守夜人日報》也已經徹底在哈特福德站穩腳跟,徹底不需要依托約翰的報紙作為贈刊打響知名度了。

不過短短大半年,《守夜人日報》已經在哈特福德聲名鵲起,其開拓的全新題材讓整個美國都驚嘆。

有評論家就說,“歷史注定要記住1876年的美國文壇。在這一年,無數佳作層出不窮,重生、穿越、推理、武俠等題材接二連三登上歷史舞台,掀起一層又一層波浪……當後世人回顧這段歷史,他們只會用一個詞來形容這個時代——黃金時代!”

但是所有的好消息,都沒有由顏靜姝帶來的好消息讓樂景振奮不已。

顏靜姝在知道樂景的筆名後,成為了《無法結婚的女人們》的書迷,多次為了這本書哭紅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