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5章 大唐的巴格達

李過的刀子快,行動同樣也很快。

作為“大唐國主”的李過,非常清楚對於“唐國”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大明!

大明揮師西進之時,就是唐國滅亡之日。

在過去二十多年中,李過一直在千方百計的交好大唐。

改國號為“唐”,是為了告訴大明君臣大順已經不在了。

甚至就連南下,也是為了避大明的鋒芒,任誰都知道,大明早晚會對多爾袞,對建州女真動手。

到後來,割讓土地啦,開放貿易啦,開放移民啦。

無不是為了交好大明,總之一句話,只要是大明在諸侯國,在藩屬國享有的特權,不用大明說,李過都會給大明。

如此百般討好是為了什麽?

不就是為了得到大明的認同,期待著有朝一日能夠“正常化”。

這個機會他一直在等著。在他看來,最好的時機就是大明揮師西進進攻多爾袞的時候,到那時他必定會揮師北上助戰。然後籍此換得大明的諒解,從而為大唐上下贏得一線生機。

可左等右等,李過還是沒等到明軍揮師北上。就在他以為遙遙無期的時候,明軍卻出人意料的對奧斯曼開戰了。

當這個消息傳來時,李過先是一陣愕然,然後是靜觀其變,在得知大明派太子親領大軍討伐奧斯曼時,面對文武百官,他只說了一句話。

“唐國雖是外藩,可亦是華夏之人,天子詔令天下討伐不臣,我等自當奉詔!”

當然,這是對外界的說法,真實的說法是什麽?

“機會!眾家弟兄咱們和大明和解的機會來了!”

對於唐國上下而言,這確實是一個機會,是他們向大明表明心跡的機會。隨後唐國再次點發府兵。

晉國公李來亨親領二十萬府揮師西進,目標直指巴格達。

二十八年前,奧斯曼蘇丹穆拉德四世親征巴格達,一舉奪得這座城市,對奧斯曼而言這已經是久違的軍事勝利了。兩年後,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王朝締結的《卡斯雷西林條約》規定:高加索、阿塞拜疆地區歸薩法維王朝,包括巴格達在內的伊拉克地區歸奧斯曼帝國領有。

盡管,勝利並未給奧斯曼帶來政治穩定,但是卻給他們帶來了一個穩定的東方。中東最肥碩的兩河平原,最富有的城市巴格達成為了奧斯曼的國土。

而現在,這座城市,就在李來亨的面前。

隔著底格裏斯河注視著對岸的巴格達城,李來亨說道。

“文錦,你看,這就是巴格達。”

“孩兒知道,巴格達,在古波斯語中,‘巴格達’的意思是‘神賜之城’,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經建城,他是阿巴斯王朝的都城,在唐書裏稱其為‘黑衣大食’……”

注視著巴格達,李文錦突然說道。

“爹,在大明,那怕就是社學裏的蒙童,也能通過博物課,知道巴格達,知道黑衣大都在這裏修建的團城。”

“團城”就是黑衣大衣國君曼蘇爾下令修建的國都,在大明的“博物”一書,不僅有有關這座城市的描述,還記載著城市的築建過程,曼蘇爾如何讓工人們依照圓形的城市設計,用煤渣在地面上畫出線條輪廓。

對於在大明留學長達十年之久的李文錦來說,對於這些,他當然不陌生。當然,在言語之中,也難免會對大明推崇倍致。

“反觀咱們大唐,雖然像大明那樣,在每個折沖府都建了社學,可學東西卻和大明差遠了,大明的童子讀完社學,除了識字,還通數學、知博物,可反觀我們呢?不過只是識字而已。”

“文錦啊!”

兒子的話,讓李來亨笑道。

“國與國不同啊!相比大明,我大唐丁不過百萬,口不到三百余萬,你再看看他們……”

手指著遠處的府兵,李來亨輕聲說道。

“我大唐百姓,說是唐人,可年輕人裏頭,有幾個不是串串,當年出關時的老兄弟娶的可都是土人,那些土人婆娘,別說是漢字了,漢話都不會說幾句,能讓這些人說漢話,識漢字,讀聖人文章,就已經是功在社稷了,你長年在大明,不了解這些,其實,那怕就是明人,對我大唐於此地的教化之功,也是深表贊同!”

壓低話聲,李來亨輕聲說道。

“父王為什麽相信出兵巴格達,能夠換來大明對咱們的認同?就是因為知道乾聖皇帝大唐的教化之功的認同,甚至還說過‘唐王能讓波斯都護府重歸華夏,令佛光再渡波斯,實是功在社稷’。”

這話是乾聖皇帝說的?

差不多有一半吧。

至少乾聖皇帝不會說那個“唐王”的,對此,李文錦是絕不會戳穿的,可爹的拉接來的話,卻讓他的眉頭一皺。

“只要打下巴格達,再往北打下摩蘇爾,我大唐非但能得到兩河流域最富庶的土地,還能進而與大明交好,甚至那怕就是大明對咱們冊封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