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2章 跨海求援祈王師

菲利普一世很郁悶!

他所有的“合理請求”被皇帝拒絕了。沒有絲毫的余地。就是那麽直結了,當幹脆的拒絕了他。

什麽仁義道德,什麽世間公道?通通的都沒有考慮。

這難道說就是天朝的處世之道嗎?

在離開皇宮的時候,菲利普一世回頭凝視著那座巍峨的宮殿,他突然扭頭用法語對一旁的蘇爾公爵說道。

“你知道,中國人的公道是什麽嗎?”

就像是似有所悟一般。

“他們的公道就是只要是對他們有利的,就是公道!他們的公道,就是他們的利益!”

蘇爾公爵沉默片刻,突然說道:

“殿下,我想這也許就是國與國之間的相處之道吧!”

隨後他就像是有所感悟地說道。

“對於強者來說,他們永遠不需要考慮弱者的想法和感受。在歐洲,又有誰去考慮過弱者的利益?”

“是啊。在強者的面前,弱者是沒有發言權的。對於強者來說,他們的眼裏永遠只有利益,僅此而已。”

國與國之間,從來都只有利益!

古往今來,那怕就是再迂腐的人,也能清楚的意識到這一點。所謂的仁義道德頂多也就是在嘴上說說罷了,要是真拿這些話當成事兒,那麽肯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有時候這種待遇價甚至沉重到讓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無法承受。

正所謂“夷狄者,殲之不為不仁,奪之不為不義,誘之不為不信。何也?信義者,人與人相與之道,非施之異類者也”。王船山的這個思想是乾聖年間,最為盛行的思想。

宋末華夏陸沉的教訓以及崇禎朝東虜入寇的暴行,慘痛的經歷提醒著人們應該用什麽樣的態度對待“夷狄”;

也正因如此,沒有任何人會因為皇帝不講“公道”,而有絲毫的意見或者看法,畢竟,這是對蠻夷嘛,壓根兒就不需要講究這些東西。

其實,法蘭西應該慶幸,畢竟,他們遠在萬裏之外,否則,等待法蘭西的就不一定是分裂了。

就像大明對待日本一樣,或許是因為他有著不良前科,所以對待日本問題上,大明可謂頗費了一番心思。

建奴東逃日本後,占領了下關,長門等大片的土地,軍事上的失敗直接導致德川幕府在日本的統治威望急速下降。

這也使得多年來倍受德川幕府打壓的外樣大名們覺得倒幕的時機來了,他們紛紛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反對幕府統治,要求德川家“大政奉還”給天皇。

當然,天皇卻不在日本——天皇早就嫁給大明皇帝了。

不過這並不妨礙外樣大名們抓住了胡虜入寇這一千載難逢的機會,從半公開的抵觸幕府的命令,再到拒絕服幕府,外樣大名們的離心離德,更是加劇了幕府的失敗,讓其無力抵抗胡虜的入侵,總之一句話,十幾年來,曾經不可一世的德川幕府在胡虜的打擊下,其統治基礎已經搖搖欲墜。

甚至於,為了打擊德川幕府,一些外樣大名,還主動和胡虜合作。雙方可謂是狼狽為奸,一拍即合,公開與德川幕府分庭抗禮。

不過,還有一些外樣大名,不屑與胡虜合作,他們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他們遙奉“天皇旨意”,維持“國體”。

非但如此,在南京的“禦台巷”,這是一個特殊的街巷,這裏不僅有一座小型的皇宮,而且還有數十座公府,這裏就是日本天皇的“行宮”,這裏的居民身份也極為特殊的,這些穿著吳服的家夥,就是當年陪嫁的日本公家隨臣。也是所謂的“天皇近臣”,當然明正詔見大臣次數屈指可數。

至於這些公家隨臣長年生活在大明,說著流利的官話,平常穿著打扮與明人無異,除非他們主動表明身份,否則很難認得出他們的身份。

不過,在過去的一年裏,這裏聚焦著一群從日本過來的人,他們既有外樣大名們的使者,也有公家重臣,他們聚集到這裏自然是為了“尊王攘夷”大業。

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皇子出宮開府了!

皇子朱和圳,那可是明正天皇的嫡長子啊!

他爹是大明天子,他娘是明正天皇。

血統之高貴,遠超過歷代天皇!其實所謂的血統壓根兒就沒有多少人在意,要是在意的話,天皇也不會成為一個吉祥物。被擺在那裏擺了幾百年,甚至有時候連吉祥物都算不上。

除了這些身份之外,最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大明的親王,背後有整個大明作為後盾。有大明的支持,擊退胡虜,蕩平幕府,還不是手到擒來。

這才是那些大名們所在乎的。在這個天下什麽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實力呀。

於是,幾乎是在瀛王朱和圳出府,以日本監國的身份住進“禦台巷”行宮的同時,就有不少仁人志士不遠萬裏來到了南京,聚集在他的身邊。